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美國《僑報》5月1日載文《世界銀行莫捧殺了中國》,摘要如下:
世界銀行4月30日公布了一個數據,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銀行採用購買力平價法(PPP)進行估算,2011年中國GDP達到了美國的87%。2011年至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了24%,而美國僅增長了7.6%,所以今年中國經濟規模很可能會超過美國。自從1872年超越英國以來,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如果世界銀行的說法成真,這將是一百多年來世界經濟座次的最大變化。
大多數經濟學家此前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世界銀行出人意料,將這一日期提前到了今年,而且還得出了許多結論,世界貧富差距“大大縮小”,“表明世界已變得更為平等”。
但是,這一數據可靠嗎?有意義嗎?先說統計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採用購買力平價被認可為比較經濟體規模的最佳方式,比變化無常的匯率更為理想,但問題也很多,首先是國際貿易不能用購買力平價來進行,只能按匯率。其次,這一數據背後的假設是,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超過美元,但也是個靠不住的假設。中國的通貨膨脹高企,物價飛漲,使得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大打折扣。來美國的中國遊客,都驚呼美國物價比中國便宜,人民幣只有換成美元時才值錢。如果按匯率計算,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經濟規模超過16萬億美元,是中國的兩倍。《華爾街日報》認為,按照這個標準,中國經濟再過10年甚至更久也趕不上美國。
不管是按匯率還是按PPP, 即使趕上了,又說明什麼呢?先說人均問題。以中國超過13億的人口,對美國3億人口,任何的大數據,都會被稀釋。人口分母過大,不僅是一個統計學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學問題,將使得經濟的性質發生變化,溫飽、就業等基本民生問題就成為巨大挑戰,這些挑戰將時時刻刻困擾著中國政府。
其次是分配問題。就在世界銀行公布數據的同時,美國密歇根大學即將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超過美國,位居全球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列。該報告稱,中國的貧富差距從1980年到2010年幾乎擴大了一倍,這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一致,但現在已經達到了“嚴重的”不平等程度。報告指出,這與許多中國人的生活感受是一致的。貧富不均列為中國社會面臨的首要挑戰,其排名甚至在貪腐和失業之上。對於這一點,中國官方也是承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