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9運輸機採用的是渦槳-6C發動機,採用新型的六葉複合材料螺旋槳,飛行性能有較大改善。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機的機載設備。相比高新二號,高新八號取消了機頭透明觀察窗,安裝了新式的雷達罩,可以容納較大型號的雷達;同時取消了高新二號機身兩側的大型天線罩,換上四塊長條形的整流罩,內置天線可以用於搜集、分析由雷達、無線電系統發出的信號。
軍事分析人士認為,高新八號集成了我國在電子偵察領域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在機載設備上90年代末研製的高新二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高新八號的作戰目標可能並不是未來大規模的戰爭,而是為中國日益複雜的海空主權爭端服務。在機載設備上,也可能強化了諸如電子信號特征分析、通信信息截獲的能力。
2、中國版EP-3?
一提起電子偵察機,很多軍迷就會自然聯想到2001年發生在中國南海中國殲-8II戰鬥機與美國海軍ER-3型偵察機相撞事件。
當時美國海軍裝備的EP-3 “白羊座Ⅱ”電子情報偵察機是美軍電子偵察任務的主力,性能先進,裝有名為“LINK11”數據鏈系統以及名為AN/AYK-14的中央計算機,配備了尖端的電子信息攔截系統,它可以探測並追蹤雷達、無線電以及其他電子通訊信號。偵察機利用傳感器、接受器和碟型衛星電線,可以對很大一片範圍進行電子信息的監聽,可從740公里外的地方截獲雷達和其他通訊信號。
也有人認為,近日曝光的高新八號就是中國版的EP-3。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2001年撞機事件後美軍EP-3偵察機曾迫降海南島,為中國工程師近距離接觸這種當時屬於先進行列的偵察機提供了可能。實際上,迫降海南基地的EP-3偵察機在降落前很可能就已經對相關技術做了保密措施,而且在後來拆解運輸的過程中,也是由美方人員獨立完成,中方人員並未參與。將高新八號與美軍EP-3比較,也存在時間上的不合理性,如今中國軍機的電子信息技術已不可同日而語,與老舊的EP-3相比,性能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