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劍指蘇聯到指向“東亞某國”——
“環太”軍演的前世今生
“環太平洋”軍演於1971年首次舉行,前4屆每年組織1次,1974年後改為每兩年1次,至今已是第24次。演習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與其他各參演國軍方共同協調,美軍太平洋總部負責組織,美海軍第3艦隊具體實施。演習基本上分為兵力集結、港口訓練、海上實施、兵力撤收等階段。多年來,演習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目標指向強。“環太”軍演始於冷戰時期,美軍目標很明確,就是通過大規模演習威懾蘇聯太平洋艦隊,爭奪太平洋制海權。冷戰後,對手消失一度使“環太”軍演迷失了方向,但美國很快又確立了新的目標,常被表述為“東亞某國”。不管樂意不樂意,俄羅斯、中國、朝鮮恐怕都被歸入了“某國”行列。2010年,“環太”演習方案的設計主管卡爾·貝克爾就曾在夏威夷表示,演習目的是“防備亞太地區崛起的新興軍事力量,其中包括中國”。
第二是參演國家多。1971年首次“環太”演習只有美、英、加、澳和新西蘭5國參加。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韓國、智利相繼加入,新西蘭則於80年代中期退出。一段時間內,參演國家穩定在7個左右。2008年,參加“環太”軍演的國家增加到10個,2010年增至14個,2012年22個,2014年則多達23個。歷次“環太”演習都有美、澳、加3國,其他“常客”還有日本、韓國、英國、智利,2014年還包括哥倫比亞、法國、墨西哥、新西蘭、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荷蘭、挪威、秘魯、菲律賓、泰國、湯加和文萊。俄羅斯曾參加了2012年“環太”軍演。
三是兵力規模大。冷戰期間,為增強對蘇聯海上力量的威懾,“環太”軍演一直保持著較大規模,在1984年至1990年的高峰期,參演兵力曾多達5萬餘人。蘇聯解體後,演習規模迅速下降到1萬多人。近年來,隨著參演國家增多,演習規模逐年擴大,今年將有23個國家派遣47艘艦船、6艘潛艇、200餘架飛機以及超過2.5萬人參加演習。美軍參加歷屆演習的兵力基本固定為1個航母戰鬥群、1個兩棲打擊大隊,加上配套補給艦船,並根據課目需要配置陸、空軍兵力。美太平洋盟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派出一定數量的海空軍,其他國家基本派出1艘軍艦。
最後是訓練課目多。“環太”演習設置的課目既涵蓋傳統領域的海、空、陸戰隊協同作戰,也有人道主義援助、災害救援、海上搜救、反海盜等非傳統安全內容。其中海上課目有對水面目標射擊、反潛演習、防空導彈發射、水下反潛作戰、海上攔截、水面火力支援等;空中課目有空中火力支援、轟炸奔襲、空中加油、聯合反潛搜索等;陸戰課目有兩棲登陸、兩棲突擊、空地特遣聯隊攻擊等。由於課目眾多,“環太”軍演時間跨度較長,基本都是1個多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