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作戰情況下,“近海控制”戰略中有關設立海上禁區的內容是無效的。它忽視了設定這種雄心勃勃的海上禁區所需要的實際力量結構。而且,該戰略完全忽略了中國不會容忍海上封鎖行動,而且會有意升級軍事行動的可能性。“近海控制”戰略是簡單的認為,美國要採取必要措施成功執行海上封鎖任務,卻令美國放棄了在第一島鏈內外的“進攻性”陸基、海基力量——“近海控制”戰略會導致美國喪失回應中國升級活動的能力。可能哈姆斯和胡克並不提倡回應這種升級。這會導致亞太地區爆發持續時間更長、給美國帶來更多損失的衝突。
近海控制的第二大致命缺陷是:它將極大地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認為可以迅速破壞中國經濟,且不會導致全球經濟出現混亂的想法,忽視了中國經濟的現實。每一艘大型貨船和油輪都會前往或來自其他國家的港口,運載著其他國家的貿易商品,攸關全球經濟命脈。對於全球經濟而言,對華貿易和對美或對歐貿易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能會在不誘發全球經濟混亂的時候下切斷對華貿易。這並不意味著“近海控制”戰略有關切斷對華貿易的內容沒有作用;只是這種戰略極不可能會被考慮,從長遠來看很難維持,而且在國際社會很難達成共識或獲得支持。而且,在國內經濟受到干擾的情況下,中國不太可能不採取措施,通過不可預知的方法打擊美國及其盟國經濟。衝突的誘發因素必然是有限的,而且是以地區為側重點,“近海控制”戰略允許中國實現有限的地區目標,而後要求美國及其盟國通過封鎖對華原材料及能源反制中國。不過,美軍不會試圖直接反對中國的資源或領土主張,而且也不願意也不能在實際爭端是挑戰中國,而會傾向於在全球範圍內升級衝突。隨後,美國的行動(例如封鎖行動)就會對全球經濟構成威脅,而非中國的強硬行動。無論是美國,還是其盟國及合作夥伴,都不會接受這種做法。因此,從長遠看來“近海控制”戰略是否有用的問題並不重要——美國及其盟國與合作夥伴可能不會嘗試這種戰略,即便嘗試了,也不可能會維持。如果美國不能容忍中國實現有限目標有限,“近海控制”沒有為美國的盟國提供除破壞經濟之外的其他選擇,迫使中國隨著時間的推移“放棄”已經實現的目標。推行這種戰略,美國會失去信用和政治支持——製造口實,讓中國指責美國破壞全球經濟。
哈姆斯和胡克假設任何涉華衝突都是長期戰爭。“近海控制”戰略的確會造成這種結果。不過,在更為直接的拒止方式中,貿易事實可以持續下去,至少在有限的範圍內,因為美國的目標是挑戰中國的軍事目標,或是威脅中國軍事力量的某些方面,從而使危機穩定並促成和解。如果中國不能實現其地區目標,那麼放棄敵對行動就無關緊要了。這會提供適當地“保全顔面”的條件,與要求中國在經濟壓力下低頭的“近海控制”戰略不同。利用另外一種更有限的方法,中國和美國可能會因地區爭端面對面,無需引發經濟衝突。不過,哈姆斯和胡克卻推薦會導致長期戰爭,進而造成巨大經濟破壞的方法,他們主張任何對華衝突都會是長期戰爭,而且是破壞性的。
“近海控制”戰略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缺陷是:不對中國國家基礎構成直接威脅,就不能夠在經濟上重創中國。對於中國而言,攻擊中國經濟的企圖,這本身就必然會導致中國升級衝突。“近海控制”戰略只能通過對中國構成嚴重經濟破壞、迫使中國屈服於美國及其盟國的意志來實現勝利,忽視並低估了中國內部安全及衝突升級的問題。因此,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涉華衝突中——儘管這種衝突極不可能發生——美國和中國可能會面臨規模相對較小的地區糾紛,不值得採取經濟封鎖等行動。阻止中國行使地區霸權及單邊威懾行動的最佳辦法就是擁有質量上優勢和不對稱能力,訓練有素的綜合武裝力量和堅實的合作夥伴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