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7、運-8型運輸機屬於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與運-20在氣動力設計方面完全不同。運-20在技術上的跨越並不具有繼承性,“對我國航空團隊來說,這是一種零的突破。”徐勇凌說,在完全沒有技術引進的情況下,我國只能對國外相關的裝備進行技術模仿,同時原創。“隨著運-20的試驗和定型,我們將在航空技術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站到一個更高的平台。”
“我們與西方在航空技術上的差距正在縮小,從當初的望塵莫及、到後來的望其項背,如今漸漸變成了並駕齊驅的狀態。”徐勇凌如是說。
空中軍事運輸能力體現國家戰略能力
在衡量軍事力量時,抵達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在相對時間內所移動的空間距離是一個重要的力量參數。比較陸海空三種力量投送方式,“使用空中運輸平台完成力量投送具有其獨特的優勢。空中投送所需要的時間是以小時來計算的,這是陸地投送和海上投送無法比擬的。”徐勇凌說。
對一個國家而言,空中運輸裝備的快速遠距離投送是不可或缺的軍事技術,這對戰爭和非戰爭形態下的力量投送非常重要。如跨洲際的力量投送,若沒有空中的運輸設備,很多投送根本無法完成,也無法實現軍事力量的快速運達。
據今年7月25日國防大學發布的《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介紹,目前我國我軍戰略投送工具研發與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嚴重滯後於發展需求,大型海空投送工具數量少。空軍現有運輸機,尤其是大中型運輸機數量較少。美軍直接用於戰略投送的大型運輸機有700多架,俄軍裝備的中遠程運輸機有800多架,印度軍隊也達到200多架大中型運輸機的規模。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未來需要10個以上的運輸機團、400架以上的運-20系列飛機,才能滿足在亞洲地區執行任務的需求。
“軍用運輸機不僅是空軍單一軍種軍事力量的體現,也是整個國家國防實力的體現,也是國家戰略能力的體現。”徐勇凌說,“空中投送能力是一個國家在某一個區域實現軍事和非軍事存在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軍事能力的存在,根本無從談起實現國家戰略影響力的滲透和輻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