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樓市降溫,售樓處冷冷清清。(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面對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壓力巨大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停下推土機,將目光轉向各種新業務,比如嘗試開辦養豬場,生產太陽能電池板,推出在綫購物等。
英國《金融時報》10月20日載文《房市低迷促中國房企探索多元化》,文章說,開發商對新業務的探索,也反映了中國政府為推動經濟增長從由投資和建築拉動轉向消費者支出和服務業的努力。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的Lee Wee Liat表示,開發商的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個能夠帶來可持續收入的“生態系統”。
“這種商業模式將圍繞著一類人:住戶。未來10年內他們都將保持客戶的身份,”他表示,“開發商與購房者將保持非常長久的關系。”
中國大型(主要是國有)房地產開發商曾是中國政府大規模刺激計劃的主要受益者,該計劃是在2009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推出的。隨後出現的建築熱潮伴隨著房價飈升,給房地產公司帶來了高速增長、較高的利潤率,讓它們坐擁大量現金。
但目前中國很多地區的房價以及房地產交易量都在下滑,開發商嘗試找到新的方法創造穩定收入,於是它們變成了農場主、零售商和店主。
歷史證明了這種轉變的潛在好處。許多香港開發商,比如億萬富翁李嘉誠的長江實業(Cheung Kong Holdings),都是從建築公司起步的,如今卻運營著巨大的、業務種類多樣且極其成功的商業帝國。
在全球10大開發商(以銷售額計算)中,有7家在中國。中國房地產行業盡管規模龐大,但仍幾乎完全依賴於實體房地產銷售。房地產銷售收入一般占房企收入的80%至90%,因此多樣化對它們有吸引力。
目前開發商正在研究的一個新領域是電子商務,它們希望在這個讓阿裡巴巴(Alibaba)變成全球最大企業之一的領域分得一小杯羹。
一般的新建樓盤能容納數千人,但距離購物區比較遠,因此一些開發商正打造自己的微型電商平台,將儲存一些熱門商品,為居民提供當日抵達的送貨服務。
為此,萬達(Wanda)最近與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企業——百度(Baidu)和騰訊(Tencent)展開合作。以銷售額計算,萬達是中國第一大商業地產開發商。該公司擁有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帝國,如今計劃增加一個“綫上至綫下”(O2O,online-to-offline)零售平台。在O2O平台上,客戶通過智能手機購買商品,但在本地收貨。
另一個潛在增長領域的食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