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這是習近平夫婦與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集體合影。 |
中評社香港11月15日電/從上海到北京,一晃13年,中國已試圖將自身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中的角色從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連經濟課本裡的“馬歇爾計劃”,主角也從60多年前的美國換成中國。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0日載文《愚公移山之現代演繹》,文章說,透過APEC這個“多邊舞台、唱雙邊戲”的多功能平台展示,中國外交與經濟戰略“頂層設計”的輪廓儼然成形,力促亞太自貿區(FTAAP)北京路綫圖、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推動落實“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又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絲路基金。
從“中國夢”到“亞太夢”,從自身發展結合區域發展,從“命運共同體”到“利益共同體”,習近平提倡包容開放的“共同體”外交理念愈發清晰,這包括以經濟外交和銀彈攻勢拉攏亞洲夥伴們並主導設定新區域秩序,進而達致穩定周邊的戰略目標。
在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欲逐步重組區域與全球權力版圖,也使APEC無可避免地成為“中美暗戰亞太的競技場”。在一定程度上,中美在FTAAP上的較勁相當於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與中國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對峙的延伸。“一帶一路”畫出的大圈包含東南亞、南亞到非洲甚至歐洲,隱含與海上強權美國抗衡的意味。
而無論是FTAAP還是“一帶一路”,均被外界視為是中國外交政策由韜光養晦變主動參與的轉向信號。
為爭取中亞、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國家響應“一帶一路”的倡議,以及積極推動“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中國破例安排一場APEC東道主夥伴對話會,主題定為“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系”。夥伴國包括孟加拉國、老撾、蒙古國、緬甸、塔吉克斯坦、柬埔寨、巴基斯坦,當中無一是APEC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