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艇帶纜。纜繩被拋到海裡後用小艇帶著纜繩牽引至碼頭。 |
航母保障:“移動城市”的大管家
置身於高十餘米的空空的新式儲油倉中,想象著油從地底汩汩地冒出,感覺自己就像一只爬進玻璃杯的螞蟻一樣,太小了。作為地區最大的軍用油庫,它的服務客戶不僅有航母,還包括航母編隊中的屬艦、其他支隊的艦艇、過路艦艇的燃油補給。
“我們馬上就要實現自動化了。到那時,加油會變得輕鬆許多,只需要按幾個按鈕,實時可控”,“給航母加油比較麻煩,它需要上百種不同的燃油,而且量很大,給航母一次供應的燃油,足夠上百輛越野車跑報廢。”不僅是用油,作為一座“移動城市”,航母一天的用電量相當於一座中等城鎮的規模。
“管、供、醫、修、保”,航母保障的每個領域都是全新領域。為什麼是全新的?因為航母和別的艦艇不一樣,噸位大,人員多。停靠港口,其他艦艇一個纜繩足夠,它需要十幾根;別人的舷梯用手就能放到對面,它需要碼頭的官兵用吊車吊上去。
也正是因為承載著“大型戰略母港建設奠基者、新型保障模式探路者”的歷史使命,第一代“航母保障人”的創造性被激活了:航母的上部寬度大,兩邊升起來比較多,所以他們在碼頭下面專門設置了兩個浮箱,以確保航母靠泊的安全。
走在碼頭上,你還可以看到各種外形獨特、為航母保障專門設計的車輛。例如可以將上千千克的貨物托舉到十幾米高航母甲板上的叉車;為航母進行幹貨補給的履帶卷揚輸送車,裝有可折叠伸展機械臂把油料精准輸送到航母艦艇內的輸油車。“有很多都可以申請國家專利呢”,勤務保障大隊參謀長鄭恩澤開玩笑地說道。
還有多功能帶纜作業車、臨時排污系統……歷數著“航母保障人”的一個個成績,基地政委孫成傑很是欣慰:“建設一支部隊,培育種子人才。將來這些種子不但在青島航母基地生根發芽,也會走向整個海軍,推動航母基地保障事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