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20多年來,國際氣候談判中的主要問題,一直是那些造成氣候變化問題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和歐盟國家)和那些從現在起會讓它大幅惡化的國家(主要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深度分歧。對於本周和下周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氣候談判,雖然新聞報道充滿了悲觀預測,認為它幾乎不會取得任何成果,但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僵局可能會被打破。這個新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國,因為它決定改弦更張,加入美國的行列,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承諾。
現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在利馬談判中,印度——過去它在氣候談判中站在中國一邊,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排放國——是否也會真的效仿中國。我們覺得,出人意料的,印度會這麼做的可能性很高。
中國和印度都有一個共同的國內問題,它已經促使中國領導人採取了行動,並且有可能促使印度行動起來。這個問題就是,造成氣候變化的化石燃料也污染了本地的空氣。這已經嚴重到了致人死命的程度。接受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污染監測的所有中印城市,空氣中的微粒水平都沒有達到WHO的合格標準,逾一半的城市也沒有達到本國的顆粒物標準。在危害人類健康的空氣污染物中,微粒被廣泛認為是最危險的一種。
這種污染縮減了人類壽命,而且還破壞了新興經濟體亟需的經濟增長,這是我和其他研究人員最近從一項研究中得出的結論。在中國,北方的污染比南方更嚴重,因為中國在冬季為北方提供了燃煤供熱補貼。我們發現,北方人的壽命平均減少了5年左右。這意味著,由於污染嚴重,中國北方人口總共減少了數以十億計的壽命年數。請記住,中國南方的污染程度也很嚴重,居住在那裡的人的壽命很可能也已縮短。
面對這種污染,中國公民呼籲進行變革,他們在網上疾呼,還舉行抗議活動。政府則用行動來予以回應,其中是最引人矚目的也許是中國總理李克強宣布“向污染宣戰”。領導人已經意識到,清潔空氣可以降低患病率,進而降低醫療成本,增加人們的工作時間,並且可能會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這也延長了人們的壽命,意味著民眾可以在更長的年頭裡為經濟做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