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空警一號預警機。 |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據俄羅斯媒體報道,預警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戰鬥序列中的存在,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國家確定為空軍建設的優先方向之一。中國軍事專家認為,擁有預警機能夠大幅提升中國航空兵和防空兵的作戰實力,增強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
據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周刊2月27日報道,為了應對來自台灣地區的威脅,中國大陸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首次嘗試製造國產預警機。東南沿海方向地形複雜,難以有效保障執行防空任務,特別是僅靠國家防空系統的地面雷達部隊,無法及時發現敵機。中國消息人士指出,當時台灣方面的飛行員經常利用當地的複雜地形,肆意“入侵”大陸領空。這種威脅在夜間和惡劣氣象條件下顯得特別嚴重,客觀上使解放軍引導殲擊航空兵攔截入侵敵機變得困難。而且在此方向上,大陸雷達探測網絡還有漏洞。中國軍事專家認為,空中雷達探測設備,即預警機能夠提高引導解放軍殲擊機攔截敵機的靈活性和效能。
中國在此領域不可能和西方合作,而且當時中蘇關係遭到災難性的損害,從蘇聯購買預警機的話題也根本無從談起,儘管當時蘇聯空軍已經使用圖-126預警機。最終唯一的方案是自立更生,研製國產預警機。1968年9月26日中方強調必須研製預警機,並裝備空軍部隊。兩個月後,11月25日,中國軍方頒布命令,開始展開代號“926工程”的新項目研發工作,調派人員,劃拔資金,抓緊研製國產預警機。
中國第一種預警機代號“空警一號”,研發平台決定選用AP-1重型轟炸機,它是蘇聯圖-4轟炸機及其複製品在中國空軍的代號(蘇聯圖-4是美國B-29轟炸機的克隆品),1953年蘇聯向中國交付了25架圖-4。被選中的圖-4轟炸機機身編號843。1969年底,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即著名的603所的專家,和其他參研院所代表一起,組成了大約150人的設計隊伍。
在無線電技術系統雷達天線配置方面,中國選擇在機身背部安裝直徑7米的蘑菇形整流罩,其厚度為1.2米,採用增強型玻璃鋼材料。為了安裝新設備,研製人員從轟炸機上拆除了“鈷”系列機載雷達(全景雷達瞄准儀)、炮塔、輕武器和航炮。另外還對機背雷達天線罩安裝處的機身進行適度加強。炸彈艙和機身中部也有顯著變化,改成密封艙,以安排無線電技術系統和其他專業電子設備的操作人員和技師。數據交換系統能向地面防空系統和其他用戶傳輸空情數據。不過,轟炸機上的大部分通用電子設備都得以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