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我國要把空間站建成開展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太空實驗基地。張偉指出,“與前期任務相比,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將更加開放,包括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與此同時,有望產出一大批重大科學成果,突破一大批核心關鍵技術,獲得無法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例如,開展國際前沿的量子調控與光傳輸研究將有力促進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甚至引發通信革命。
空間科學研究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張偉分類介紹說,比如空間生物學研究應用方面,可以為培育優良物種、探索疾病機理、研發生物藥物、改進人類健康而服務;微重力流體與燃燒研究應用方面,可以促進新型清潔能源開發、改善地球環境;空間材料研究應用方面,開展空間材料加工、先進材料制備等研究,探索和揭示材料物理和化學過程規律,可以改進地面材料加工與生產工藝,研發與生產先進材料,推動工業技術進步。
“大家可能不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面、耐克鞋氣墊都是從航天員的食物和穿戴用品中民用化而研制出來的,而先進超聲診斷與遠程醫療技術等更是空間科學研究給人類帶來的福音,國際空間站開發的靶向藥物輸送技術已經用於乳腺癌治療臨床試驗,預計將獲得廣泛應用。”張偉表示,“科學發展、技術進步歸根到底是為了服務國家、造福民衆。”
科普宣傳也可以既“萌”又有趣
“宇航員在太空洗頭發可以用頭盔把頭罩起來”、“洗澡可以用能被吸出來的特殊泡沫”……太空科普講堂上,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常令張偉非常驚訝,雖然答案千奇百怪,但學生回答中閃爍的靈感火花令他印象深刻。讓空間科普走進小學、中學、大學校園,用多種表現形式傳播科學知識,已經成了科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工作的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