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學主題網站“果殼網”發布的調查數據,由於擔憂被媒體曲解,科研考核體制缺乏鼓勵制度以及缺少發聲渠道,目前中國的科研工作者鮮少參與科普活動,對科學在公衆中傳播造成一定阻礙。對此,張偉并不贊同,他說:“我只要有空,就會參與科普活動,完善科普課件,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去講解。比如對小學生,調動科學興趣最重要,講人體在太空中會發生骨流失的現象時,就打比方說‘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平衡就好比蓋房子的同時也在拆房子,但在太空中拆比蓋要快’,孩子們在笑聲中就理解了。”
而對大學生,科普活動則側重鼓勵他們投身國家的載人航天事業、空間科學研究。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在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立了“太空應用獎學金”,鼓勵大學生加入到空間應用系統的工作中來;在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了聯合培養基地,支持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同時,還開展了“太空講堂”系列講座,定期安排專家授課。
“科普宣傳一定是呆板枯燥的嗎?不,它也可以既‘萌’又有趣。”近期,國內首部航天“微視頻”——《太空實驗大管家》即將發布,這是一集3分鐘的黑白手繪短視頻,讓人們了解太空實驗活動是如何進行的。張偉表示,之所以選擇這種形式,就是看中了其對互聯網用戶的吸引力和在新媒體平台的推廣力。“這也是科普推廣的一項突破和創新,科普宣傳也可以是既‘萌’又有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