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潛直升機吊放聲呐作業。 |
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8月2日上午,解放軍東海艦隊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的編隊結束訓練返回母港。這支編隊是由導彈驅逐艦長春艦、導彈護衛艦常州艦、綜合補給艦巢湖艦組成。
環球軍事報道,據介紹,2007年至今,海軍共組織了近40批160多艘次艦艇走向深藍。那麼這期間中國海軍進行了哪些革新?中國海軍的戰力又在發生哪些深刻變化?
遠海訓練從“密集編隊”到“超視距編隊”
在以前的畫面鏡頭中,編隊組成多則十多艘,少則五六艘,出海時依次離碼頭,組成密集編隊。但這次遠海訓練,3艘艦艇分批次離港。航行中3艘艦艇的航綫也不同,有時甚至南北反向而行,最遠間距達200多公裡。
編隊指揮員、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長盧飛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遠海訓練艦艇編隊的組成方式,由大編隊向小編隊、由密集編隊向鬆散編隊轉變是向實戰化邁進的科學選擇。“大編隊海戰在二戰中廣泛運用,但其准備時間長、航行易暴露、火力變化少等缺點十分明顯。相反,小編組因其靈活機動的特點,必將在未來遠海作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盧飛雲介紹說,這一變化的基礎是近年來指揮信息系統的長足發展,使遠距離態勢共享和協同指揮成為可能。
進入航行階段,記者在“海上指揮所”發現新變化。此前,遠海訓練艦艇編隊的指揮所可以用“高大上”來形容。級別“高”是指一般將軍掛帥,大校是主體。規模“大”,各崗位一應俱全,人數最多時達數十人。權限“上”移,雖然是支隊艦艇出海,但指揮權往往在上級機關。
據介紹,這種“高大上”其實是源於“五臟俱全”的陸地指揮所,雖然功能多、類別全,但指揮層級多、准備時間長、多路實施難等弊端在遠海訓練實踐中逐漸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