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開始,日本放棄了基礎防衛力量構想,實行機動防衛力量構想”。 江新鳳指出,2010年12月和2013年12月日本政府出台的兩份《防衛計劃大綱》是日本軍事轉型的重要標志之一,日本的安全保障戰略、軍事戰略、威脅判斷、軍事部署等均出現了重大調整,其“假想敵”轉向中國。
安倍晉三出任日本首相後,日本右翼保守勢力在日本政界占據上風,調整軍事政策的意願強烈。
江新鳳認為,近年日本的軍事改革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需要日本在亞太發揮更大的作用,日本則趁機“借船出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其次,中日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加之日本歷史上曾侵略中國,中國的快速崛起對日本心理上產生很大衝擊;三是日本國內成為正常國家的衝動,試圖擺脫戰後體制對日本軍事力量發展和運用的種種束縛。
在安全戰略上,安倍政府於提出“積極和平主義”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地區和國際秩序的構建;在軍事戰略上,提出“聯合機動防衛力量”構想,實施“動態威懾”戰略;在法律上,制定“安保相關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擴大自衛隊行動範圍,步步突破戰後法律體制的約束;在同盟關系上,制定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強化日美同盟,與美聯手幹預地區和國際安全事務;在力量建設上,增加軍費,強化軍備,建設一支快速機動、高效精幹、靈活多能的現代化軍事力量。這些表明,日本正在加快推進“軍事正常化”步伐,努力實現世界政治軍事強國。
調整編制體制,提升快速反應能力
冷戰結束後,來自蘇聯的威脅消失,日本面臨的安全威脅轉為“新型威脅和多種事態”。日本開始推進自衛隊改革,調整陸上自衛隊編制體制,目標是構建一支“多能、靈活、有效”的防衛力量。對陸上自衛隊的“瘦身”首當其衝,重點是壓縮部隊規模,減少重型裝備,使部隊由傳統的重裝型向靈活機動型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