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內也有一些媒體對美國的這套雙重標准看不過去了。在17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指責中國在南海“加強軍事化”時,一位美聯社資深記者問道:“軍事化包括什麼?把導彈放到那裡,派軍艦軍機去那裡?你們也不是那樣做嗎?”發言人答“但我們的不一樣。”記者再次發問:“怎麼不一樣,我的意思是,你們沒在南海島礁竪立導彈發射井,但你們派大型海軍艦艇航行,派飛機在上空飛越。你們不算軍事化嗎?”而發言人低頭做語:“那不算,那是基本的航行自由。”美國國內質疑美國政策的顯然不止美聯社記者。伊朗新聞台22日報道了對美國《全球策略信息》亞洲問題專家威廉·瓊斯的采訪。瓊斯表示,美國的“南海巡航”是一種挑釁性很強的行為,本意就是去挑釁。美國稱自己不想介入,美國也不是聲索方。但美方一直在進行挑釁,大力支持其他聲索方反對中國,推動他們采取更強硬的立場,讓談判解決越來越困難。
專家指出,美國在南海的一系列舉動給人一個錯覺,仿佛要和中國爭奪島礁的是美國而不是越菲。美國引發的南海危機反倒使得原本的島礁糾紛居於次要地位。專家認為,目前美國在南海針對中國用了不少辦法,從外交到軍事再到輿論力量,但總的來看并沒有對中國起到作用。美國又不得不在這個問題上與中國對話,克裡和王毅今年已經會晤了3次。接觸和爭吵并存可能將是今年中美關系的基本特征,南海可能將是爭吵的一個重點。當然,美國人也不會善罷甘休。在這種情況下,還是要防美國耍新花招。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17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應該考慮采取更多的方式,“讓北京為其行為付出更高的代價”。他說,此前美國只是偶然展開“航行自由”行動,這遠遠不够。要實際影響北京的行動,就意味著“要采取具有一定風險程度的政策,而這種風險程度是美國此前一直不願考慮的。”顯然,對於美國可能采取的具有一定風險的政策,中國應該做出充分准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