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市民從一個新樓盤的工地外走過。(法新社) |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地王盛宴再度在中國接連上演。廣州荔灣區16日以21.73億元(人民幣,下同)成交價格誕生一地王後,上海不甘落後,17日一天內連出三塊地王,其中最讓人瞠目的是以110.1億元成交的靜安區一地塊,經測算未來該地塊樓面價每平方米保本需15萬元,不論是總價還是單價都成為中國最貴“雙料地王”。和正在裡約上演的奧運會不斷打破紀錄給人驚喜不同,中國地王成交價紀錄頻頻被刷新卻引發擔憂。
美國《僑報》8月19日載文《地王盛宴,早散早好》,文章說,中國百姓都知道,“房價要瘋,地價先瘋”。今年初,深圳、上海、南京等地樓價暴漲引發官方新一輪嚴厲調控,隨後中國房價漲幅持續縮小。此時滬廣均刷出地王猶如平地一聲雷,在大陸樓市“金九銀十”來臨前,似乎要為房價新一輪上漲導演預告片。
吊詭的是,在增速放緩、官方強調去庫存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難道又要走上押寶房地產的老路?房地產在各國經濟中固然都有著重要作用,但絕非核心支柱,但在中國,卻為何“大到不能倒”?
事實上,地方政府售地,實質是出讓土地未來的增值空間,以此來為當下的城市發展投融資。因此,買房就相當於購買城市“股票”,不僅可居住還可“分紅”。近年隨著中國城市化迅猛突進,房價也一路衝高,尤其是一綫城市更上演了“只漲不跌”神話。如果說A股的病灶在於信心不足,那麼中國房地產的病根則是信心“過剩”——在一些地產商看來,房價沒有漲不漲的問題,只有漲快漲慢的問題。經濟增速快,房價自然漲得快;經濟放緩,更要靠房地產來提振,不過就是漲得慢些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