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有望5到10年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
京華時報:我國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高鐵等多個領域取得傲人成就,但在發動機發展道路上為何如此艱難?
吳國輝:這主要是由航空發動機的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與高壟斷等特性造成。
衆所周知,航空發動機不僅要動力強勁,而且需要在高速、高溫、高壓的環境長時間可靠穩定地工作,涉及設計、材料、制造、控制、工藝等諸多核心技術。目前只有美國、歐洲、俄羅斯等具備先進發動機的獨立研制生產能力。
客觀地看,我國在發動機領域跟美、歐、俄差距還是不小的。主要體現在幾方面:
一是發動機發展理念相對滯後。先進國家大都把航空發動機作為一個獨立產業、重要系統來管理與發展。他們的理念是根據發動機來設計飛機,而我們是先設計飛機,再來選發動機,沒把發動機放在應有的地位,作為主要領域來平行發展。結果是發動機拖了飛機的後腿。表現在發動機的發展道路上,就是長時間走引進、測仿、改進的老路,沒有適時下大決心堅定地走自主創新之路。雖然滿足了部隊的急需,但是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喪失了一些自主發展的良機。
二是管理體制與管理模式相對落後。我國航空工業建立以來,是將發動機作為航空工業的一個部分、飛機的一個重要系統進行管理。這種體制與模式在計劃經濟時代有利於集中力量、統一行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長此以往,一方面,發動機產業各個所、廠之間在核心技術創新的資源競爭、協力攻關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協調現象;另一方面,總體上帶來小而全、分難聚,行不遠、舍難棄的糾結,結果必然相對弱化了發動機的專業性與重要性,不利於長遠籌劃、規模化生產與市場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