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盡快建立全球一體化反導系統,美軍特別強調反導系統結構的開放性。在歐洲,美軍不斷加強與英國、法國、德國、羅馬尼亞、波蘭、捷克等國在反導體系建設上的合作;在亞太地區,除繼續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強合作,還積極尋求與印度合作開發反導預警系統。這些國家在與美國合作的過程中,將會接受美國的反導技術標准、融入美國的全球軍事體系,從而與美國在政治上建立更緊密的關系。所以,反導問題已經超越了軍事層面,成為美國全球政治博弈的手段與工具。
俄羅斯反導系統規模有限
俄羅斯在發展反導系統的過程中,始終著眼自己的國情,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目前,俄羅斯已經擁有戰略與戰術相結合的反導系統,正致力於發展空天一體防禦系統。
俄羅斯(蘇聯)根據其大陸型國家的特點,反導系統建設始終以首都為中心。蘇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研究彈道導彈防禦問題。1957年,蘇聯將“格裡豐”地空導彈改裝成反導系統,并於1962年進行部署。為擁有戰略反導能力,1964年11月,蘇聯在莫斯科周圍建成A-35戰略反導系統。隨著洲際彈道導彈的大規模發展及多彈頭的出現,1975年,蘇聯決定研制“阿穆爾”A-135反導系統。該系統直到1995年才在莫斯科投入使用。
為進一步提升反導能力,近年來,俄羅斯重新啓用和恢複了蘇聯遺留下來的導彈預警系統,適度恢複了A-135的攔截能力。還分別於1999年、2007年開始研制S-400、S-500防空反導系統。目前,正加快S-400的部署力度和S-500的研制步伐,并著手發展核常兼備的A-235戰略反導系統。
俄羅斯的反導系統主要由A-135戰略反導系統及S系列戰術反導系統共3個主要型號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