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都所更厲害的地方在於,不僅第一次實現了“鴨翼+邊條翼”的雙升布局,而且還進一步採用了翼身融合體,從而實現了在進一步放寬縱向靜不穩定度(提高升力)下的升力體(提高升力)鴨式(提高升力)邊條翼(提高升力)布局,充分展現出中國人在航空方面的非凡智慧。
有很多網友覺得殲20的全動垂尾很高大上,其實在小編看來垂尾就是一個多餘的東西,既增加重量還損失升力,更影響隱身。但目前的四代機都有垂尾,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其他方法能進行有效的偏航控制。
既然是個“多餘”裝置,那自然是越小越好,所以從F-22到T-50/殲20,垂尾面積縮小很多,根本原因就是後兩者通過採用全動的方式獲得了比前者(垂尾方向舵)更高的效率,從這一點來說,殲20和T-50無疑是要比F-22更先進的。
至於機頭,從隱身角度出發,大家都削得見棱見角。有人說機頭也能產生脫體渦,這點不假,但其脫體渦也經常與鴨翼產生相互干擾,而且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利干擾。因此,不能指望機頭在氣動方面有多大貢獻,能不產生負面影響就是最好結果了。
美國人說,鴨翼最好的位置是在敵人的飛機上,所以其從未裝備鴨式布局的戰鬥機,而ATF項目中鴨式布局方案也最早被淘汰。
可以說,美國人看到的是鴨翼的短處,所以另尋他途。歐洲人的鴨式布局實踐只停留在了三代半戰鬥機階段。
而唯獨中國人看到了鴨翼的長處,並且揚長避短,結合邊條翼、翼身融合體、全動垂尾等諸多創新,造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鴨式布局四代機,使殲20在擁有最複雜氣動外形的同時也獲得了現有條件下最優的飛行性能。
來源: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