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繼承了米格-29系列戰機優秀的氣動設計,加上三軸四餘度電傳操控系統,米格-29K艦載機不僅外形優美,而且空中機動性十分出色。通過采用大量複合材料,噴塗吸波塗料等方式,米格-29K的機體重量大大減輕,載彈量明顯提升,雷達反射面積也比早期型號顯著減少。
由於動力不足,早期的米格-29K艦載機無法滿載滑躍起飛,戰鬥力大打折扣。不過,現在的米格-29K艦載機采用了改進型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提升了8%,耗油量更低,使其不僅可以滿載彈藥滑躍起飛,作戰半徑也延伸到1000公裡左右,甩掉了“短腿戰機”的帽子。
同時,米格-29K艦載機還采用了新型航電裝置,座艙內的機械儀表被液晶顯示屏和廣角平視顯示器取代,科技感十足。為提升空中的探測能力,它還裝備了著名的“甲蟲-M”型多功能脈衝多普勒雷達,對典型空中目標和大型水面艦艇的發現距離分別超過120千米和300千米,具備同時跟蹤10個目標,打擊4個目標的能力。
除此之外,米格-29K艦載機的任務模式更加多樣,不僅可以攜帶空空導彈執行空戰任務,還可以攜帶反艦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執行對海/地的攻擊任務,這比注重空戰的蘇-33艦載機更為實用,對俄羅斯海軍執行海外作戰任務大有裨益。
後來居上——
成功“逆襲”蘇-33
所謂風水輪流轉,曾經被俄羅斯海軍放棄的米格-29K再次成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新的艦載機,完成了對蘇-33艦載機的“逆襲”,這充滿傳奇色彩的劇情翻轉源於多重因素。
在俄航母艦載機的選型中失利後,米格公司盡管經營陷入困境,但始終沒有放棄對米格-29K艦載機的改進。沒過多久,印度海軍送來了“雪中送炭”的訂單。因為購買了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印度需要為它配置合適的艦載機。英國制造的“海鷂”艦載機已經老舊,難堪大任,美國和法國的艦載機雖然先進,但無法在“戈爾什科夫”號上起飛,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太大、太重,印度研制的LCA戰機又指望不上。環顧左右,米格-29K成為唯一的選擇。得益於印度海軍的訂單和大筆資金的注入,米格公司開始對米格-29K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造,順利完成了印度海軍的訂單,擁有現成的生產綫,再為“庫茲涅佐夫”號生產可謂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