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對的是,自1996年生產完最後一架蘇-33艦載機後,由於沒有新的訂單,蘇霍伊公司便關閉了該型戰機的生產綫。如果要重新啓用,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人員培訓等,成本上顯然沒有直接生產米格-29K劃算。
與此同時,與新型米格-29K戰鬥機相比,蘇-33艦載機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航電系統、武器系統顯得有些老舊,雖然技術升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而改進型的米格-29K艦載機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俄羅斯海軍的作戰需求,再改進蘇-33已無必要。
除此之外,米格-29K艦載機屬於中型戰鬥機,體型嬌小,占用的甲板面積更小,這在空間極為寶貴的航母上是個很大的優勢,可以增加航母搭載戰機的數量,有效提升航母的空中作戰能力。
劍指未來——
T-50恐成“接班人”
平心而論,雖然米格-29K艦載機使用了俄羅斯最新的技術,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但整體水平依然屬於西方三代機的標准,與美國海軍最新裝備的F-35C隱身艦載機,以及法國的“陣風-M”艦載機相比,有一定的技術差距。尤其是與F-35C相比,在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攻擊能力上已經有了代差。因此,米格-29K艦載機只是俄羅斯海軍艦載機的過渡機種,主要是解決蘇-33艦載機退役後戰力的空白問題。要想和F-35C隱身艦載機對抗,俄羅斯還需要研發更先進的艦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