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指出,下一代遠程轟炸機首先要滿足的要求是,動力系統的推力要大,效能要高,保證航程遠、載彈量大,而且攜帶的武器類型多,既有炸彈,也有巡航導彈。在此基礎上,遠程轟炸機還有兩個標準,一個是隱身突防,如飛翼布局的B-2A那樣,不刻意強調超音速,而是通過隱身進行突防。另一個是速度突防,即類似B-1B、圖-160這樣通過超音速飛行來換取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超音速突防不過分強調隱身能力,技術上更容易實現,造價和維護費用也低,出勤率更高。
隱身和超音速,二者不可兼得
“目前,遠程轟炸機主要強調的是突防能力,要麼憑借隱身性能,要麼依靠超音速性能。要把兩者結合起來,技術實現很難,經濟上也難以承受,就是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說起來都不敢那麼‘理直氣壯’。”王群說,“正因為如此,美俄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的設計指標,主要還是隱身突防為標杆,而沒有刻意地突出超音速。”
記者還了解到,從目前信息來看,美軍下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應具備全頻或寬頻隱身能力、不經過空中加油航程9260公里、網絡化作戰能力、適中的載彈量。而早在2012年,俄羅斯方面透露出來的信息就顯示,其下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PAK-DA不具備高超音速能力,而是通過隱身達到突防效果。
對於中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的設計思路,王群認為,總體來看也不外乎三種方案,一種是隱身突防,一種是超音速突防,第三種是同時具備隱身和超音速突防。結合以上分析,我國新一代遠程轟炸機很可能是隱身突防或者超音速突防,二者選其一。
轟-20的兩種不同路徑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