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東風5B型洲際導彈。 |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上個月中國進行的所謂“東風-5C”洲際導彈試射最近引發境外媒體持續關注。台媒稱,大陸一年可列裝超過10枚該型導彈,俄羅斯媒體則稱,這將使得外界重新評估中國核力量,中國未來幾年有可能實現逼近美俄戰略核力量的跨越式突破。而美國專家則聲稱,日益加大的彈道導彈威脅將使第一島鏈不保。
一年列裝10多枚“東風-5C”?
台灣媒體5日報道稱,大陸最近發射一枚攜有10個分導式彈頭的“東風-5C”洲際彈道導彈。大陸國防部聲稱,“東風-5C”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是一次普通的科研試驗。文章稱,大陸將對該型導彈進行量產,考慮到“東風-5”的結構與長征-2系列火箭的共同之處,大陸可能每年部署10至15枚此級別新導彈。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刊登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的評論稱,“東風-5C”新型導彈成功試驗,使外界重新評估中國核力量。文章稱,雖然中國大陸開始部署可以移動、具有分導式多彈頭的強大固體燃料“東風-41”導彈,但液體燃料導彈短期內並不會退役。中國高層不滿足於現有約20枚“東風-5”導彈的現代化升級。在投入發展更多“東風-41”的改良型前,未來幾十年液體燃料導彈還會存在。文章稱,這一消息也使人們能夠重新審視中國核儲備的增長前景。此前人們猜測,“東風-41”將取代“東風-5”,並增加這些導彈的數量。現在看來,“東風-41”將作為現有“東風-5”核武庫的補充。卡申認為,越來越有理由期待中國未來幾年有可能實現逼近美俄戰略核力量的跨越式突破,這將導致亞太地區遊戲規則發生根本性改變。
為何發展液體燃料洲際導彈
《環球時報》報道,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5日對記者介紹,總體上看,世界洲際彈道導彈呈現出“固體化”的趨勢,也就是採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相較於液體燃料導彈,其優勢在於體積小、結構簡單、發射準備周期短、反應快,而且可以進行機動發射,以提高生存性。那麼中國為何在發展固體燃料“東風-41”的同時,還進行液體燃料“東風-5C”的測試呢?該專家表示,一方面,中國可以通過多彈頭獨立制導技術的運用來改進現有較老型號的“東風-5”彈道導彈,提高其突防能力和打擊威力,可以一枚當幾枚用,堪稱是中國的“撒旦”導彈;另一方面,憑借目前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核彈頭小型化技術,讓固體洲際彈道導彈攜帶10枚核彈頭並且可以飛行1萬多公里可能還比較困難。而“東風-5C”如果能實現“一彈十頭”,無疑將極大提高中國核力量整體突防能力和核打擊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