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央廣網消息:當地時間2月15日上午9點28分,印度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將104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這也成為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那麼,這次發射有什麼軍事價值?是否說明印度的航天科技水平已經遙遙領先?中國又該如何走好自己的航天產業發展之路呢?就相關話題,記者採訪了軍事觀察員梁永春。
印度這次“一箭104星”發射行動,打破了2014年俄羅斯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軍事觀察員梁永春指出,一箭多星技術既有商業價值也有軍事意義,多年來一直受到航天大國的高度重視。
一箭104星,聽上去確實很誇張。因為一箭多星技術多年來一直得到世界航天大國的高度重視,一方面它能減少發射的次數,這樣就可以降低衛星發射的成本。另外一方面,它用在軍事領域,就是多彈頭分導技術,這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打擊能力。像美國、俄羅斯,包括中國都在搞一箭多星技術,但是一般都在一箭20星左右。那麼印度這一次發射,它本來的核心任務是要發射一顆730公斤重的衛星,那麼對火箭來說正好它的運載能力還有點富餘,所以就讓這些外國小衛星搭個順風車,印度自己賺了點外匯,也降低了發射成本,可以為印度航天部門有可能贏得更多的這種商業發射的機會,也算是一舉多得。
那麼從軍事角度來看,如果一次航天發射能夠在太空當中像天女散花一樣,一下子釋放出上百個這種攻擊型的微小型的航天器,那麼就會像美國空軍現在他們正在發展的那種無人機的蜂群戰術一樣,就能夠對敵對國家的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包括空間站構成威脅。那麼印度現在的技術還比較初級,還達不到這個水平。
2014年印度成為亞洲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現在它又以一箭104星的成績贏得世界關注。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印度航天技術進步很快,但由於工業基礎薄弱,發展後勁仍然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