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戰之問拷問全軍,勝戰之路指引征程
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讓軍隊統帥痛徹肺腑?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甲午戰爭,國之殤、民之痛,這種痛被習主席稱之為“剜心之痛”。在一次軍隊重要會議上,習近平主席語重心長地對在場的高級指揮員們說:“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
這是怎樣的一把“劍”,讓軍隊統帥沉思縈懷?
2015年,血與火的紀念。透過抗日戰爭這面“鏡子”,習近平主席提及古希臘傳說中這把“系於一根馬鬃”的利劍。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的聲音傳遍寰宇:“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
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戰爭與和平。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我國仍然面臨嚴峻複雜的安全威脅。
觀天下,把大勢,謀千秋。習近平主席以宏闊的戰略視野深刻指出:“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5年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同新提升的軍以上領導幹部進行談話。談話中,提高打仗能力是習主席反覆提出的期望。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這番話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這三個“能不能”,是人民軍隊戰鬥力建設必須回答的勝戰之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