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強調,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我們正是抓住了這把金鑰匙,才能在以前有限的訓練條件下,贏得最強的戰鬥力。”梅文說。為增加訓練強度、提高訓練效率,基地創新組訓模式,試訓結合、周期管艇,極大地提高了“全訓合格”的含金量。
“如今,這種選擇不再是難題,出海實戰化訓練已經成為基地常態。”十九大代表、基地副參謀長楊省根是基地發展的見證者。“砥礪勝戰之能,唯有礪兵戰場。到戰略腹地練兵、到未來戰場摔打,就是基地制勝的密碼。”楊省根告訴記者。
在某艇隊奉命執行首次試航任務中,定深航行的潛艇上下操作舵突然失靈,並高速下降……生死瞬間,艇上指揮員果斷下令應急充氣上浮,機電長、舵信班長啟動應急系統,不到20秒,10多個關鍵戰術動作全部到位,潛艇腹部與海底擦肩而過又迅速上浮,避免了一場事故災難。
“軍事訓練不能來半點假把式,否則終有一天會付出血的代價……”時隔多年,這次的經歷仍讓不少當事人心有餘悸。“打贏能力與戰場投入是成正比的,投入多一秒,勝算多一分,戰場上沒有僥幸,只有血與火的比拼,只有實打實的較量。”楊省根說。
“寧要貼近實戰的低分,不要脫離實戰的高分。”基地機關樓前這幅標語格外顯眼。
緊盯戰場淬血性
“上至將軍,下至列兵,怕死,就不會當潛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