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標準-6”防空反導導彈的反艦型號。該型導彈計劃於2018年交付,雖然飛行速度高達3.5馬赫,但它400千米的射程相比“魚叉”提高並不多,對大中型水面艦船的毀傷力不足。
二是“戰斧”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的反艦型號。該型導彈將於2022年交付,亞音速,射程1600千米,單價也較低,但抗干擾能力差,戰場生存力不強。
三是專門研發的遠程反艦導彈。遠程反艦導彈項目軍方編號為AGM-158C導彈,2009年啟動,由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出資管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生產,亞音速飛行,可隱身,射程900千米。
2017年初,美國海軍將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確定作為未來海上作戰的主要樣式,而遠程反艦導彈也將成為美軍推行分布式殺傷概念的核心裝備和重點發展武器,服務於戰略轉型。遠程反艦導彈具備良好的平台適應性,可以覆蓋水面艦艇
的常見交戰距離,匹配美國海軍奉行的“凡船皆可參戰”理念,使美國海軍遠程打擊水面目標的能力大大提升。
三個特點
大射程、抗干擾、智能化
遠程反艦導彈最顯著的技戰術特征是大射程——
遠程反艦導彈900千米的射程超過各國現役的大多數反艦導彈,可使美軍水面艦艇做到先敵發現、先敵攻擊。
遠程反艦導彈可放大戰場態勢感知上的不對稱優勢。水面艦艇發射反艦導彈遂行超視距打擊,需要情報偵察監視系統(ISR)和全球定位系統(GPS)提供戰場態勢信息和先期目標指示。而廣域海洋監視系統,正是美國海軍最大的優勢所在。
遠程反艦導彈可提高航母的戰場生存力。戰時為保證平台安全,航母需要在相對敵方防區更遠的距離上起飛艦載機。F/A-18E/F艦載機攜帶2枚遠程反艦導彈,作戰半徑近800千米,在未來幾年將要服役的“黃貂魚”艦載無人加油機的支持下,可在距離敵方目標2500千米處起飛。此外,無人戰鬥機上艦後,可攜帶更多數量的遠程反艦導彈,並具備更大的作戰半徑。
除海基和空基型號外,遠程反艦導彈也可發展出陸基型號。在島嶼和沿岸地區,海軍陸戰隊和陸軍依靠陸基遠程反艦導彈,可以減少對海、空軍的依賴。危機或戰爭期間,在重要的海峽和水道周邊部署陸基遠程反艦導彈,可有效控制這些海峽和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