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導航到覆蓋空天地海
將以北斗為核心構建新時空體系
2000年,建成衛星導航實驗系統;2012年,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17年,起步全球組網……北斗在建設與技術探索過程中,創造性地形成了兩種服務機制,並實現了混合星座設計,拓展了衛星導航應用領域。
如今的北斗,正以嶄新姿態、更強能力、更好服務造福人類。隨著它在太空棋盤上落定,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區域運行轉向全球拓展。遙望廣袤的太空,中國人的“天眼”視域越來越開闊。冉承其介紹,我國將加快北斗三號組網部署,於2018年年底前建成18顆衛星的基本系統,並提供初始服務;2020年年底前建成30顆衛星的完整系統,提供全球服務。
據了解,北斗三號在載荷、星間鏈路、激光通信等方面都有創新,並且還增加了衛星搜救功能及全球位置報告功能,採用的星載氫原子精度比北斗二號的星載銣原子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我國《國土資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以深地、深海、深空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構建向地球深部進軍、向深海空間拓展和深空對地觀測的國土資源戰略科技新格局。
“北斗三號作為我國定位導航實驗室核心基礎設施,必將起到關鍵作用。”冉承其透露,2035年前,我國將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構建起覆蓋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時空體系,將顯著提升國家時空信息服務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需求,從而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以工匠精神雕鑄中國製造高品質
北斗組網、“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高鐵奔馳、超算“發威”、“鯤龍”衝天……剛剛過去的一年,從中國橋到中國路,從中國量子到中國計算,從中國飛機到中國高鐵,一個個奇跡般的創新成果編織起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版圖,新時代的中國製造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大國製造的脊梁,是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