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近來,西方悄悄掀起了一波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新浪潮。
或許是自己都覺得有些乏味了,所以他們炮製了一堆新說法。美國國防部的《2018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稱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智庫和媒體則炒作中國所謂“銳實力”,還大呼“美國將亞洲拱手讓給中國”。
在行為上,他們也毫不掩飾地針對中國。除了對進口大型家用洗衣機及進口太陽能電池與電池板徵收保護性關稅之外,美國政府已明確表示,計劃就所謂“知識產權盜竊行為”對中國採取行動。此外,美國還可能即將對鋼材和鋁徵收關稅。
在大洋的另一邊,德國已和法國、意大利聯合起草了一份法律草案提交歐盟,以加強對外資併購行為的審查和控制。它被普遍理解為是針對中國的。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馬赫尼希直言不諱地表示,要“有效遏制中國的收購熱潮”。
這一切如此密集地發生不禁讓人有些目眩。
他們的決定甚至無法得到國內的認可。就美國對進口太陽能電池與電池板徵收保護性關稅一事,美國業界估計,這將提高美國安裝太陽能面板的成本,並抑制數以十億計美元的投資,扼殺數萬個工作崗位。
至於歐洲所謂的“中國的收購熱潮”,諸多例子都顯示,歐洲賣的一般都是經營困難的企業,借助中國資本和市場的相對優勢,最終實現了雙贏。這本該皆大歡喜,然而,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