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音公司的MQ-25原型機於2月在密蘇裡州聖路易斯進行甲板操作示範演示。 |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美國《防務新聞》網站近日報道,美海軍宣布波音公司中標價值8.05億美元的MQ-25A“黃貂魚”航母艦載無人加油機合同。
根據合同,波音公司將負責完成首批4架“黃貂魚”的設計開發、生產測試、認證交付和技術支持,並將其整合進艦載機聯隊,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一度沸沸揚揚的美國海軍捕“魚”行動至此塵埃落定。“黃貂魚”進“網”的背後,是洛克希德·馬丁、通用原子、波音、諾·格4家軍火巨頭的多輪激烈比拼,是美國海軍脫胎於最初設想的日漸清晰的思路,是海上作戰體系對無人機系統的現實需求。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黃貂魚”背後有幾多秘密?“黃貂魚”靠什麼完成了關鍵性的“一躍”?這究竟是條什麼樣的“魚”?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型即將首批部署在航母上的艦載無人加油機。
戰場上急需 高科技催生
空中油庫“短腿”變長
首批無人機上航母,意義非凡。為什麼是無人加油機?為什麼選擇現在上艦?答案可歸納為四個字:戰場需求。
艦載加油機是航母艦載機聯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起到“力量倍增器”的作用。這一點,美國海軍感受頗深。2001年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聯隊首次深入大縱深內陸地區執行任務。艦載機作戰半徑一般在800千米~1000千米,每次戰鬥出航,為保證在阿富汗上空有一定的有效留空時間,都需要在空中加油2~3次。擔任加油任務的是美國空軍和英國空軍的陸基加油機。這些加油機每次都需要從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北約軍事基地起飛,或從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基地起飛。執行這些任務,讓艦載機聯隊深深地認識到,沒有加油機,戰機的靈活性和作戰效能會大打折扣。
對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聯隊來說,在艦載機多用途化的衝擊下,加油機“缺位”已經是“骨感”的現實。隨著精確制導彈藥成為主要打擊武器和一體化作戰信息網絡走向成熟,航母艦載機的職能日益多用途化。它們不僅有“專職”,即作為信息網絡節點和高精度武器搭載投射平台,執行偵察、跟蹤、監視、打擊、電子戰等任務,而且能幹“兼職”,即遂行夥伴加油任務。這就使得KA-6加油機等用途單一的航母艦載機相繼退役。始料不及的是,隨著“專職”加油機退役、夥伴加油“上位”,加油任務迅速攀升到F/A-18E/F主力戰機出動架次的25%~30%,嚴重影響到艦載機聯隊的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