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殲20少了這根“尖刺” 有哪些方面考慮
http://www.CRNTT.com   2019-09-30 16:37:43


米格-29機頭部位長長的“尖刺”。
 
  要想突破音障進行超音速飛行,可不是空速管能解決的問題,它需要發動機和飛機整體氣動外形一起配合,細長機身、後掠翼、超音速翼型等設計才是降低阻力的關鍵。要真說“突破音障”,還是要靠尖尖的機頭。

  現在的新式戰鬥機已經採用尖頭設計,進氣道放在兩側或腹部,尖頭有利於減小阻力,進行超音速飛行。

  但早期的超音速戰鬥機還採取機頭進氣的方法,機頭圓鈍,比如米格-21,這種機頭阻力較大,它如何突破音障呢?

  答案就是機頭進氣道內的這個錐形,它的名字叫激波錐或者進氣錐,能夠破壞進氣道處的激波。可以看到,相較於機頭和激波錐的尺寸,空速管實在太小了,即使它“有心”破除音障也“無力”啊!

  “應該在車裡還是在車底”

  亞音速飛機通常把空速管放在機翼或者垂尾前緣,超音速飛機則一般放在機鼻位置。

  但是既然知道了空速管的真正作用,我們也就知道,這些設計套路並不是不可違背的金科玉律,超音速飛機的空速管並不是必須放在機鼻位置。在具體的設計中,空速管的位置有很多選擇,對同一機型來說,也有多種裝備方法,按照需求而定。

  作為一種機械裝置,空速管簡便可靠,物美價廉,即使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出現了新型的電子測速設備,空速管的地位仍然穩固,一架飛機通常要配備至少兩套空速管裝置,電子測速設備則通常僅作為備用。

  但是隨著戰鬥機的發展,機頭空速管變得越來越“礙事”了。我們知道,高空中氣溫很低,還有雲團等水汽。為了防止結冰失靈,空速管都是金屬材質,以便加熱除冰。

  金屬材質的空速管給安裝在機頭的雷達帶來了一些麻煩,一方面是金屬材質反射雷達波,給雷達探測造成干擾,需要在機頭內安裝額外的吸波材料;一方面是新型的機頭雷達罩大多採用複合材料一次成型,強度不如金屬機體,空速管繼續安裝在這裡的話,容易引起基座變形,影響測量精度。而且,當今戰鬥機速度普遍提高,這一點也加劇了機頭空速管的顫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