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動態力量部署概念在2018年1月出台的《國防戰略報告》中正式提出。該概念是一個專為應對大國競爭設計的兵力管理工具,同時也是一種力量部署模式,通過增強美軍兵力部署的突然性、模糊性和非線性,提升美軍生存力和威懾力,達到“戰略上可預測,行動上不可預測”的效果。
美國海軍是最早轉向動態力量部署模式的軍種。2018年4月,在時任防長馬蒂斯的推動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開始向動態兵力部署模式轉變。在新模式下,航母打擊群的部署周期從7個月壓縮至3個月,但部署頻次增加,部署地點和時間間隔打破規律,航線和任務靈活可變,靈活性和不可預測性明顯增強。目前,印太戰區多個航母打擊群都已嘗試過動態力量部署模式,戰區海軍正向其他艦種推廣該部署模式。
美國陸軍主要通過短期輪流駐訓的方式實現動態力量部署。在印太戰區,陸軍主要以“太平洋通道”項目為抓手,開展短期輪訓。每條通道一般設置3個訓練站點,各站點位於戰區內不同地區,如東南亞、南亞、東亞等,陸軍部隊與各站點國家軍隊聯合演訓數周至數月,既利於維持陸軍在印太戰區的力量存在,提升與夥伴國的協同行動能力,又可錘煉運輸司令部的遠程力量投送能力,讓更多的部隊有機會了解戰區內一線情況。
與海軍和陸軍相比,美國空軍轉向動態力量部署模式起步稍慢,但力度不小。今年4月中旬,空軍宣布戰略轟炸機部隊將從基於前沿部署的靜態兵力部署模式,向立足本土駐扎的動態兵力部署模式轉變,更好地發揮戰略轟炸機部隊“跑得遠、力臂長”的優勢,提升戰略威懾力。此後一個多月,空軍至少7次演練“全程不落地洲際打擊訓練”課目,每一次演練使用的航線、時間、攻擊方向、協同方式等都有所不同,集中檢驗動態兵力部署模式的可行性。事實上,動態兵力部署模式與空軍近年來提出的“疾速猛禽”和“敏捷戰鬥部署”概念存在許多共同點,下一步很可能結合運用。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