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9月1日電(記者 方敬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28日宣布因病請辭,終止日本歷史上首相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紀錄。分析安倍請辭後美中日關係走向,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杰向中評社表示,安倍請辭終止8年任期,預期接下來日本政局不穩定程度將升高,而依照自民黨的調性,無論繼任者是誰,短期內中日關係在政治層面會更加疏離,甚至可能強化追隨美國的路線。
蔡東杰指出,大陸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近期接連訪問新加坡、韓國,研判目標就在推動RCEP,只要韓國能夠同意,會對東北亞經貿生態造成影響,而新加坡則是讓代表著在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協調,當韓國同意加入,且東南亞多數國家跟進新加坡簽訂,日本也會思考可能被孤立的問題,這是北京掌握東亞經貿話語權的布局,也將是影響東亞政治生態的巨大變數。
不過,中長期來看,蔡東杰說,因為疫情重創日本經濟,未來復甦經濟必然成為繼任者的挑戰,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合作是重要的解套方法,而中國大陸近期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且今年是距離促成協定最接近的時機,假如成功促成RCEP,中國會成為東亞區域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屆時中國的“經濟引力”與美國的“政治壓力”,對日本而言“孰輕孰重”,可能需要仔細衡量。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針對日相安倍請辭的政治效應,蔡東杰表示,安倍爲戰後乃至於日本憲政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這對日本的政治或經濟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穩定性,這在政治理論來說,領導人的快速的更迭,對政治、經濟、政策的持續性會帶來很大的挑戰,所以安倍的穩定執政,對日本的政局而言是利大於弊。
安倍從2012年就任迄今長達8年,蔡東杰指出,對日本的發展來說,絕對是個穩定的來源,但也正因為如此,安倍的去職也意味著日本將來不穩定程度會相對升高,而不穩定因素的來源,主要會以執政黨的內部問題居多,因為到目前為止,日本政壇的在野黨挑戰能力很有限,難以撼動執政的自民黨,預測自民黨會出現群雄並起的局面,產生黨內競爭的茶壺風暴。
蔡東杰認為,在後安倍時期,自民黨派系之間的競爭會重新白熱化,因為安倍長期穩定執政,有意角逐大位的自民黨人士必然蠢蠢欲動,這也是之所以安倍選擇請辭待命的方式下台,而非直接辭職改選。
蔡東杰說,安倍下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辭職,但如果選擇直接辭職,立即要展開代理人選舉,等於宣告直接進入政局混亂時期。而安倍選擇請辭待命,則是讓自民黨展開預防競爭的狀態,透過二至三周的時間,藉由黨內總裁改選的過程,達到消化、吸收內部競爭壓力,讓安倍辭職對自民黨的衝擊程度降至最低。
不過,這僅是安倍最後的緩衝手段,蔡東杰說,因為這個新任的黨總裁任期只會到安倍原先任期的2021年9月止,這次新選出的自民黨總裁將在國會上被指名為第99任首相,但任期大概只有一年左右,所以屆時自民黨總裁還是得再改選,過去派系鬥爭狀況,勢必重新浮上檯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