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發射告別讀秒時代,是火箭軍武器裝備跨越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這幾年,火箭軍部隊戰鬥力生成模式由平台主導向信息主導轉變。“無需陣地、停車就打”的無依托發射,“不用讀秒、一鍵點火”的智能化發射,推動火箭軍部隊戰略能力迅速提升。
和裝備一起發展變化的,還有全體官兵聚焦崗位戰位、乘勢跨越發展的探索實踐。
某團級作戰保障力量,由在改革重組中從多個旅團、20多個營連級單位抽組150多名官兵組建而成,被稱作首長機關的“外腦”、輔助決策的“智囊”。該團深入研究戰區、基地、導彈旅指揮保障運行機制,在融入實際作戰指揮籌劃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幹;定期對基礎數據、毀傷方案、火力預案、戰場地理環境分析等作業成果進行梳理,不斷認清對手、研透強敵,使作戰準備更加精准、精細、精實。
兩年多來,這支新質作戰保障力量不斷淬火歷練,在一次次重大任務中交出硬核成績單。
讓創新成果助力訓練轉型
西北大漠,滴水成冰。
零下20多攝氏度的凜冽冷風中,火箭軍某導彈旅一場火力突擊綜合演練在打響。旅指揮車駕駛員、三級軍士長薛春明借助自主創新的戰時網絡通信手段,向班組號手精准傳達“中軍帳”作戰指令,帶領發射單元成功完成多波次火力突擊。
走下演兵場,薛春明告訴記者,這套戰時網絡通信手段也曾有過一段“冷落擱置”的經歷。
幾年前,這套戰時網絡通信手段投入應用之初,由於有的官兵對操作流程不熟練,演習中差點“貽誤戰機”。在隨後開展的訓練演練中,有的單位為避免出錯,乾脆選擇使用傳統通信方法,將創新成果擱置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