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工程學院本科畢業生萬仲禹獲香港城市大學全額獎學金和直接攻讀博士的資格。(圖片來源:徐州工程學院官網截圖) |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如何看待徐州工程學院一學生本科發了十篇SCI并全獎直博香港城市大學?》的帖子近日衝上知乎熱搜榜第二。據報道,江蘇徐州工程學院2021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科畢業生萬仲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SCI上發表10篇論文,并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全額獎學金和直接攻讀博士的資格。
美國《僑報》7月18日載文《二本學生發10篇SCI,就該被質疑嗎?》,文章說,對一般本科生而言,能在中國本土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已不簡單,而萬仲禹的10篇論文都發表在了SCI期刊上。一時間,“二本院校”“本科生”“論文大神”等多重標簽叠加在萬仲禹身上,也引發了外界熱議。一些網民質疑他的論文“理論深度不够,明顯具有‘灌水’傾向。”還有網民則稱,“一個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能在SCI上獨立發表10篇論文,這背後沒有貓膩?”“說明生化環材也不都是一無是處,至少水論文太有優勢了。”
客觀而言,把“二本學生”與“10篇SCI”放在一起,確有很大反差。很多碩士,乃至於博士都還在為SCI數量不够而一籌莫展,萬仲禹作為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已發表10篇。於此而言,外界產生一些質疑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質疑的權利。但質疑不等於憑空猜測,更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惡意猜測。質疑應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不能將院校知名度作為評判一個人學術能力的主要標准。試想一下,若是一所“985”高校的本科生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其所收獲的定是滿屏的溢美之詞,但一個“二本”學生取得了這樣的成就,就要忍受各種充滿惡意的譏諷和懷疑。這顯然有失公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