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美國糾集的這些聯軍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華盛頓觀察家報》近日披露,英國航母打擊群於8月2日“悄悄”通過巴士海峽,沒有駛入中方所屬島礁12海里內,之後也沒經過台灣海峽,而是從台灣以東海域北上。看起來不似之前宣揚的那般高調。
而德國“拜恩”號還沒出發就聲明,不會進入中國12海里領海範圍內。此舉也在德國政府內引發爭議,聯合執政夥伴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明策尼希批評說:“如果國防部長想對中國採取軍事遏制的戰略,那對我來說,她走得太遠。”反對黨則抨擊此舉為“純屬迎合美國反華政策的軍事附和”。
毫無疑問,企圖用炮艦來嚇唬中國人的時代早就一去不複返了。英國《金融時報》近期以《現代炮艦外交的陷阱》為題刊文指出,這種行動在今天不會給中國留下深刻印象,雖然中國仍對1839年英國炮艦抵達後的“百年屈辱”有著痛苦記憶,但如今“中國海軍的規模比英國乃至全世界多數國家都大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軍事上拉盟友來南海挑事,美國還輪番派人前往周邊國家“游說”。先是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在今年5月前往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和泰國,緊接著7月底,美國防長奧斯汀訪問新加坡、越南、菲律賓,兜售美國“印太戰略”,卻不斷拿中國說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沒閑著,從8月2日起,連續五天與東南亞國家進行視頻會談,被英國媒體諷刺為“獻殷勤”。8月下旬,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也將訪問新加坡和越南,並挑明“訪問將重點關注南海問題”。
可見,拜登政府上台以來,針對南海議題,美國在政治上、軍事上,正對盟友和地區國家步步緊逼。但這種舉動顯然不得人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3日警告美國不要咄咄逼人地挑戰中國,稱華盛頓日益強硬的態度可能“非常危險”。這不是他第一次發出類似警告,有媒體稱,這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很多國家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