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9日電/據羊城晚報發文,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第2758號決議,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對中國和聯合國來說是相互成就的。對中國來說這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轉折,標志著美國對中國長期孤立政策的失敗,意味著中國重返國際社會。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為中國打開了全新的外交局面,為中國的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聯合國為中國提供了全面融入國際體系、深度參與國際事務、大力倡導多邊主義的舞台。
對聯合國來說,恢複中國這一國際社會重要角色的席位使其具有了更全面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為聯合國注入了新的活力。
聯合國自成立以來一直有三大支柱領域,即安全、發展、人權。這三大支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將三大支柱之間的關系闡述為:沒有發展,我們就無法享受安全;沒有安全,我們就無法享有發展;不尊重人權,我們既不能享有安全,也不能享有發展。自新中國在聯合國恢複合法席位以來,中國積極參與了聯合國在安全、發展和人權這三大支柱領域的多邊國際合作,踐行多邊主義,為聯合國的安全、發展和人權事業提供了堅定的支持。
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
在安全領域,聯合國的首要宗旨是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聯合國負責安全事務的主要機構是安全理事會,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中國忠實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職責和使命,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在國際關系中,中國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倡導加強國際互信與安全合作。在長期的外交實踐中,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持公道,伸張正義,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并向世界做出了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莊嚴承諾。<nextpage>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二大出資國和第二大聯合國會費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為聯合國的維和行動貢獻了工程部隊、民事警察、醫療單位以及戰鬥部隊。
根據2020年9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白皮書,30年來中國軍隊認真踐行《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4萬餘人次,忠實履行維和使命,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中國已累計向蘇丹、黎巴嫩、柬埔寨、利比亞等國家和地區派出維和人員5萬餘人次,有21位中國軍人和警察犧牲在維和第一綫。目前仍有2000多名中國維和人員在8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
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國際合作作出貢獻
促進發展也是聯合國的重要目標。聯合國負責發展事務的主要機構是經濟與社會理事會。中國自1972年以來一直擔任經社理事會成員。中國支持不斷加強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作用,一直積極參與經社理事會的各項工作,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的貢獻者。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全面支持并大力投入到促進全球發展的事業中,在脫貧、綠色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2007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提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貧困人口減半的國家。中國積極推動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制定和實施,并提前10年完成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中國不僅自己消除貧困,還大力開展扶貧方面的對外援助,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為在全球範圍內推進減貧事業而努力。2014年7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的對外援助(2014)》白皮書中披露,2010-2012年中國免除坦桑尼亞、贊比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馬裡、多哥、貝寧、科特迪瓦、蘇丹等9個最不發達國家和重債窮國共計16筆到期無息貸款債務,累計金額達14.2億元人民幣。<nextpage>
根據2021年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2013年至2018年中國又免除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共計98筆到期無息貸款債務,累計金額達41.84億元人民幣。
此外,中國是最早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國家,全程參與并有效推動了國際氣候談判,促成了《巴黎協定》的最終通過。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全球氣候治理的貢獻者,是落實《巴黎協定》的行動派,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舉世矚目。中國於2020年9月率先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并承諾在2060年前達成這一目標。
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發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希望各國共同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發展的衝擊,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11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提出三點建議:維護多邊共識,聚焦務實行動,加速綠色轉型,期待各方強化行動,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合力保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發展道路
在聯合國三大支柱之一的人權領域,中國積極倡導和踐行聯合國人權領域的多邊國際合作。1991年11月1日中國政府發表了第一部白皮書——《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首次向國際社會表達了中國對於國際人權合作的立場即“中國承認和尊重聯合國憲章保護和促進人權的宗旨與原則,贊賞和支持聯合國普遍促進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努力,并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領域的活動”“中國主張在相互理解、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加強人權領域內的國際合作”。
在1971年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後,中國派團參與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歷屆會議,并積極參加有關人權議題的審議。在連續三年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人權委員會的會議後,1981年中國參加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競選并勝利當選,從1982年起成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正式成員。此後,中國作為成員積極參與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各項活動,直至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在2006年被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所取代。<nextpage>
中國在設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磋商和最後表決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設立後,中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先後5次高票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三次接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并順利通過核可。中國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及其辦公室保持建設性接觸,先後8次接待人權高專訪華,多次邀請高專辦官員來華交流訪問。
迄今,中國已加入了26項國際人權條約,其中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等6項聯合國核心人權條約。對於已經加入的條約,中國認真履行條約義務,按時接受人權條約機構的審議,誠懇接受各方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不斷改進自己在人權保護方面的工作,曾被聯合國經社文權利委員會譽為“履約審議典範”。
根據《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3月,中國已向各條約機構提交履約報告27次,總計43期,接受審議26次。中國推薦的多名專家擔任聯合國經社文權利委員會、禁止酷刑委員會、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殘疾人權利委員會等多個多邊人權機構或專門委員會的委員。
此外,中國對國際多邊人權合作的貢獻還包括:(1)對創設國際人權規則與機制的貢獻。1993年6月,中國代表參加了維也納世界人權大會并參加了《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的討論、起草和制定,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1995年9月,中國成功地主辦了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為制定和通過《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6年以來,中國支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設立安全飲用水、文化權、殘疾人權利等專題性特別機制等。(2)中國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發展促進人權” “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等理念被反複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3)中國主辦“南南人權論壇”并使之機制化,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搭建了一個進行國際人權合作與交流的高端平台。<nextpage>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中所言:“中國始終遵循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精神,堅持把人權普遍性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發展道路,為中國人權進步和國際人權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踐行多邊主義
風風雨雨50年,無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始終堅定不移地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
2020年7月1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多邊主義:在成立75周年之際,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聯合國”高級別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堅定捍衛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頻講話,指出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和踐行者,始終堅定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
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指出,我們應該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目前,人類正面臨公共衛生危機、地區衝突、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威脅,國際社會應當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并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國際合作,這是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的唯一出路。
(羅艶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