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拜登22日在白宫就乌克兰局势发表讲话,宣布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全國視頻講話,宣布承認烏東民間武裝自稱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為獨立國家。簽署總統令僅僅幾個小時後,普京又下令俄軍進入烏東地區“維和”。
在俄烏邊境局勢持續升級之際,俄羅斯這一極具挑釁色彩的舉動很快招致多國的指責。美國及其盟友紛紛譴責俄方做法,並陸續宣布了對俄制裁措施。
當前,美國及其盟友主要針對俄羅斯的金融機構和主權債務進行制裁。值得分析的是,這些制裁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俄羅斯日後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行動?
“總體來看,美歐和相關國家‘第一波’制裁的懲罰效果不強,對俄下一步行動形成約束的效力也不突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趙隆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一方面,為了防止俄採取軍事行動,美歐均在制裁力度和方式上有所保留,沒有祭出類似於將俄踢出SWIFT國際清算系統,限制油氣產品貿易等“殺手鐧”,而是希望為後續制裁保留更多工具。
另一方面,趙隆認為,制裁作為威懾手段的效果也在不斷遞減。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來,美歐對俄實施數十輪各類制裁,俄各行業面對制裁的“心理疲勞感”已經顯現。
美歐對俄制裁接踵而至
就在普京21日宣布承認烏東兩“共和國”獨立後不久,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的譴責與制裁便接踵而至,其意圖在於增加俄羅斯下一步的行動成本,從而避免烏東緊張局勢持續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