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質與世界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2-03-28 08:59:14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偉大創造,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破除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貢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論述,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質和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質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虎濤文章表示,對於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形成過程中所體現的特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的考察表明:對於後發國家而言,一個積極有為、堅強有力的執政黨是實現經濟趕超的關鍵。這同樣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形成和拓展的關鍵。在現代化進程中,執政黨的重要作用是領導人民構建後發國家所不具備但卻是實現經濟趕超所必備的基礎和條件,包括基礎設施、法律制度、產業政策、教育培訓等。中國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的過程中,內外部約束條件一直處於動態變化中。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面對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中國科學制訂、不斷完善短、中期現代化目標,堅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長期目標不動搖,充分發掘潛力、抓住機遇,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遠見卓識和堅強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彰顯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和勇於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回顧中國現代化的探索和實踐可以發現,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如果沒有具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就無法在複雜、艱苦、多變的環境中實現社會凝聚和社會動員,也很難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更無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世界歷史上,只有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經過歷史和人民選擇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才能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因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證。

  堅持獨立自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把“堅持獨立自主”作為黨百年奮鬥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堅持獨立自主,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一個顯著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在西方發達國家先行構建和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後發國家要實現現代化絕非易事。一些後發國家付出喪失獨立性的代價謀求依附性發展,結果卻陷入各種發展“陷阱”。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黨領導人民堅持獨立自主、團結奮鬥的結果,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進一步明確了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對於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堅持並聯式叠加發展。儘管現代化不只是工業化和經濟發展,但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無疑是現代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基礎支撐。從世界範圍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後發國家,通過工業化驅動現代化都是必然的路徑選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項重點工程,到改革開放以來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化始終是中國現代化的主要基礎和動力。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是對現代化理論的一個重大創新,表明我們黨對現代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認識愈益清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中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叠加發展的。”並聯式叠加發展的現代化思想和實踐,帶來了中國生產力大發展。1952年,中國GDP僅為679.1億元,人均GDP僅為119元;2021年中國GDP突破11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改革開放以來,在1978年到2020年的42年裡,中國GDP年均增速達到9.2%。一個在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基礎上起步的發展中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實現如此持續穩定的快速發展,無疑是世界現代化史上的一個奇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