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航空工業曾表示掌握了實施項目所需的412項關鍵核心技術中的90%,剩下4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還沒有着落。但這未掌握或還不成熟的10%卻直接導致KF-X項目從五代機降級為四代半。為此,韓國不得不另尋歐洲、以色列等國家的技術援助。有源相控陣雷達方面,通過引進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關鍵核心技術,由韓國一家防務公司製造出一款適用的雷達系統。光電瞄准吊艙、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紅外/雷達干擾系統也在歐洲企業技術支持下研製成功。
不過,最關鍵的隱身問題卻始終未能解決。雖然韓國加強了與瑞典薩博公司在隱身技術上的合作,但吸波材料研發、內部彈艙設計等方面並不成熟。韓國航空工業在無法“神似”的情況下只能無奈地先做到“形似”,通過採用S形進氣道、復合材料機體、菱形截面設計等,設計了一個具有隱身戰鬥機外形但需要武器外掛的非隱身戰鬥機方案。
為此,韓國與印尼協商後決定將項目分成三步:第一步是製造非隱身的Block1批次戰鬥機,該機成本低廉,設計難度較低,能夠最快拿出成品;第二步是對外置天線進行一體化設計,並改進隱身塗層,提升戰鬥機隱身性能;第三步是待隱身關鍵技術突破後,重新改良設計Block2批次戰鬥機,將具有內埋彈艙等隱身特性。
從五代機降級到四代半,KF-21的研發歷程,凸顯出韓國航空工業存在關鍵技術缺失等現實問題。看似轟轟烈烈的型號開發,更多是依靠盟友成熟技術和貨架產品支持,在研發五代機這樣高精尖裝備時,一旦失去“外援”支持或關鍵核心技術受到制約,項目必然不會推進順利,這也是韓國必須直面的難題。
新機研製只是開始,未知挑戰接踵而至
在戰鬥機研發方面的務實態度,使韓國取得一定領先優勢。反觀印度、土耳其、日本等已經公布五代機研製計劃並正在推進的國家,韓國是最先實現了項目落地。
對於一個航空工業底子相對較薄的國家來說,能夠深度參與國產新型戰鬥機研發,並順利實現從圖紙走向現實,這種“特殊體驗”使其自身航空工業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