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船塢中的“慧龍”號無人潛艇魚雷發射管清晰可見。 |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環球時報報導,就在台軍推進自制潛艇項目的同時,由台灣“中科院”研製的另一款“慧龍”號無人潛艇最近也動作不斷。台灣媒體稱,該潛艇屬於極為機密的項目,今年8月才首度曝光,但此後就頻頻亮相。台灣《自由時報》2日透露,它已經在最近的海試中完成了重型魚雷的發射試驗以及配套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測試,將為台軍打造的未來水下艦隊奠定重要基礎。
為無人攻擊潛艇做準備
據台灣中時新聞網介紹,該潛艇屬於台灣“中科院”研發代號“慧龍項目”的水下無人載具,實際排水量超過200噸而非外界傳聞的100噸。該無人潛艇從去年12月就開始測試,預計要花1年時間測試,今年8月它在蘇澳港測試時被民眾拍到,才讓這項極為機密的計劃首度曝光。據瞭解,這種無人潛艇的優點包括使用電力驅動,非常安靜,且體積小,不易被發現,無人操控是未來水下武器發展的趨勢。
島內媒體刊發的照片顯示,“慧龍”號無人潛艇採用顯眼的紅白塗裝,長約30米,寬約3.6米,外形如同微型潛艇,艇體上方有類似潛艇帆罩的裝置,艇體前部有兩部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533毫米重型魚雷,“潛艇的各項功能可說一應俱全,未來它還規劃從魚雷發射管施放小型無人潛航器,可對敵方目標進行監控鎖定及攻擊”。台灣《自由時報》稱,近年來台軍強調“以創新不對稱作戰思維,發揮聯合戰力,未來將投入空中、水面與水下等無人載具科技研究”。知情人士透露,儘管目前“慧龍”號潛艇的主要任務是充當台灣自制潛艇的偵搜裝備水下測試平台,但在階段性研發完成後,未來將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研製無人攻擊潛艇。
報導還提到,“慧龍”號潛艇已進行了多項海試課目,包括以“慧龍”號無人潛艇發射德制SUT重型魚雷,成功驗證“中科院”自制魚雷發射管的性能已達標。同時“中科院”在日前舉辦的“台灣新創技術博覽會”上展示了“氫能燃料電池運用”研發成果,該系統已經安裝至“慧龍”號無人潛艇上測試並“初步驗證其效能”。
按照台海軍的規劃,除了正在海試的原型艇“海鯤”號外,後續還將再建造7艘改進型號,並搭配多項台灣自制的武器系統和裝備。《自由時報》透露,雖然“慧龍”號不會成為台灣首艘軍用無人攻擊潛艇,但它是台灣首度研製具“作戰潛力”的水下無人潛艇,經驗寶貴,將成為島內新一代軍備研製的重要參考,例如“慧龍”號無人潛艇上測試的諸多技術都將用於台灣自制潛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