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慧龍”號無人潛艇外,台灣“中科院”還在研製代號“快奇項目”的無人攻擊艇項目,預訂2024年到2025年建造4艘原型艇。“中科院”此前研製的“勇武項目遙控靶船”就有發展為無人自殺攻擊艇的潛力,它可配合相關無人水上載具項目,擴充雷達、武器、聲呐等模塊,以執行近岸防衛、攻擊、獵雷、偵潛等任務。同時台軍也在大力推進與民間廠商的合作,利用這些企業研製的水下滑翔機和無人潛航器,發展半潛式自殺攻擊武器,“以快速取得成果並累積經驗”。
未來真實戰力不被看好
美國“動力”網站也注意到台灣頻繁展示“慧龍”號無人潛艇的舉動,但對於該潛艇的實際效果並不看好。報導稱,台軍水下艦隊的理論將以先進常規潛艇為基礎進行“不對稱”作戰,在“慧龍”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無人作戰潛艇也可能會執行發射魚雷或布設水雷等任務。“台灣官員曾大膽表示,潛艇將是台軍的‘戰略威懾’,可以維持通往太平洋的‘海上生命線’。但考慮到解放軍海軍擁有至少60艘各型潛艇,並在快速推進新型潛艇的研發和建造工作,台灣方面的雄心壯志似乎就不那麼現實了。”同時報導還提到,解放軍海軍也在不斷探索無人潛艇和無人水面艦艇的作戰,“在潛在的衝突中,無人潛艇和載人潛艇都將成為解放軍海軍的主要目標,解放軍日益增強的反潛戰能力將優先針對這些目標。”
接受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台軍近年來在美國的鼓動下,試圖大力發展無人潛艇、無人潛航器和自殺式無人艇等各種無人裝備作為對抗解放軍的“不對稱”戰力。但受限於台軍的技術能力,這些設備的整體技術水平相當有限。專家表示,無人潛艇的最大技術難點並不在於平台本身,實現基本的水下航行或發射魚雷都不是難事,如何實現無人化作戰才是關鍵。在此方面,台軍還處於初級階段。島內媒體披露,即便是相對簡單的自殺式無人艇,台灣“中科院”也遭遇一系列技術困難。例如“中科院”研製的無人攻擊艇僅艇體單價就超過2.5億元新台幣,相當於烏克蘭同類設備的8倍。更重要的是,“遙控自殺式無人艇除了要具備跳頻式抗干擾系統與衛星導航系統之外,本身也要配備通過傳感器實現自主避障的航行系統,還要具備鎖定目標後的終端導引並自動化執行精確攻擊目標的能力,其複雜程度不小;台軍還設想控制200艘無人艇同時攻擊,不可能是一對一操控,而是借助人工智能管理系統展開大規模協同攻擊,這些都不是其強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