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全民健身熱潮席卷全國。對普通的中國人來說,體育已不再只是電視上運動員的爭金奪銀、為國爭光,而是社會發展、生活品質提升的必然選擇;是創業創新、促進消費的產業藍海;是共享改革紅利的重要渠道。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從體育事業的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在強健身體的同時用蓬勃的精神風貌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構築著健康中國的美麗風景綫。
21歲的王婷婷是北京語言大學的大四學生。每周,她都會選兩天天氣好的時候去操場跑步,目標是5圈,2000米。而在學校裡,像她這樣堅持“刷圈”的同學并不在少數,即使是在晚上10點,操場上也不乏笑鬧聲。
像王婷婷這樣每次跑上幾千米的在如今國內的跑步圈只能算是入門級水平,2014年全國僅參加馬拉鬆及相關跑步賽事的人數就達到90萬人次,而這個數字在各類跑步賽事遍地開花的2015年恐怕還得翻上幾番。
雖然還沒有人對經濟發展程度和奔跑人群之間做出明確的定量分析,但應該沒人否認日漸富裕的生活、中等收入階層的增加與健康意識的提升和鍛煉熱情的上升有很強的關聯性。
明星名人的帶動效應以及白領階層的參與,更是給跑步貼上了時尚的標簽,吸引著大量的年輕人加入。特別是通過互聯網的推廣,讓跑步從過去的個人運動演變成如今社交圈裡的群體運動,也讓跑步成為一種社會文化。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選擇“隨波逐流”,福建等高綫戶外運動俱樂部總經理陳高輝就是一個堅持在小衆項目中特立獨行的人,不僅一“玩”就是十年,并且在創業道路上大膽嘗試。
“攀岩、溯溪、登山、越野等至今仍是小衆,何況十年前?!”回憶十年從業經歷時,陳高輝格外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