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中國海軍在南海進行海上演練,井岡山號船塢登陸艦上搭載的國產氣墊登陸艇進行了操作演練。
|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在菲律賓召開的第50屆東盟外長會於當地時間8月5日正式通過了“南海行為準則”框架,這一框架是推進就制定正式行為準則進行協商的概要性文件。外界分析認為,這一成果也許會轉化為多年來在解決南海爭議方面取得的首個重大進展。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也開始了就任後的首次東南亞訪問,主要以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為主。由於上台後特朗普政府缺乏一個連貫的亞洲政策,蒂勒森此次東南亞之行可能意在凸顯美國“並沒有忘了這個地區”。
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加強自己在這一區域的存在感,美國未來還會利用一些手段和方式攪局南海。
美南海行動將更加頻繁
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亞太政策、南海政策的缺失和不確定性增加了亞太國家,尤其是其盟國和夥伴國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情緒。今年6月初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防長馬蒂斯有意安撫其盟友和夥伴:“我們將持續同長期的、堅定的盟友共同努力實現地區安全的最大化。我們將確保我們維繫和平的軍事手段。”
不久前,美國媒體就披露今年4月馬蒂斯將一份年度計劃送交白宮,該計劃規劃了2017年全年美國將派軍艦和戰機在南海挑戰中國海洋權益主張的具體安排,特朗普隨後批准了這份計劃。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軍開展所謂航行自由行動是按“一事一請”的方式進行的,這不僅拉長了批准周期,也給外界留下此類行動“是針對中國某次具體行為所作出的特定反應”的印象,而非例行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