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出版的關於富國島留越軍隊的書籍。 |
“我們就是被編進了黃傑的部隊,我還記得他來給我們講過一次話。”餘集年是在黃傑部後撤過程中被強征入伍的,經過短暫的集訓後,他開始了苦難的軍旅生涯。
“部隊最先是要撤往廣州的,但隨後傳來消息說,廣州已經失守了;後來又打算撤往雲南,但是盧漢(時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又倒戈了。”廣州解放,盧漢起義,黃傑率領的幾萬國軍面臨著三面包圍,唯一的出路只剩下南邊的越南。在大軍進入越南的路上,毛澤東已經站在了北京天安門層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可以想象,接到消息後的黃傑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而對於21歲的餘集年來說,他難以預見自己的未來,隨著大部隊離開是他必須聽從的命令。
這一去就是62年。2011年4月,荷蘭志願者緹曉娜受原《瞭望東方周刊》總編輯助理、“老兵回家”活動發起人孫春龍之托,前往富國島尋找老兵,找到了餘集年。得到消息後,孫春龍通過微博,很快找到了餘集年在廣西的家人,他的弟弟還在世,他們已經長達62年沒有見過面。
7月30日,孫春龍將老兵餘集年帶回中國。在招待會上,孫春龍表示,像餘集年這樣流落到越南的老兵要憑一己之力回國尋親相當的困難,因為從富國島到中國需要多次的轉航轉車。再加上在富國島上的生活讓這些老兵幾乎無法與外界接觸,生活水平低下,要以自己的經濟力量回國是難以做到。
離鄉時,父母親自送兒從軍,那時弟弟18歲,餘集年21歲;重聚時,父母已是黃土兩堆,而兄弟倆一個80歲,一個84歲。62年的生離死別罄竹難書,只剩下老淚兩行。
逃亡
“假道入越,轉運回台”
如今的越南正經歷經濟騰飛帶來的焦躁與亢奮,他們承接來自中國廣東、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地的產業轉移,新興的工業區正在土地上蓬勃發展。賺到錢的越南人開始四處旅遊,富國島也不再是蠻煙瘴氣的荒蕪小島,它正在吸引著來自越南各地的遊客。
餘集年也不再是62年前的國軍士兵,他是擁有越南護照的越南公民,在中國與弟弟的短暫相聚使他泛黃的記憶多出了幾分色彩。他帶著弟弟一家的照片和親人的牽掛回到越南,回到了富國島,回到了他的生活。
老人與日漸蓬勃的富國島中心楊東集鎮依舊隔膜,從家走到集鎮,要穿越縱橫交錯的小村土路,雨季時這裡的道路會變得泥濘不堪,但這些對餘集年來說並不重要,因為他很少出門,幾十年的海島生活讓他養成了獨處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