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榮富 (台灣新北 研究員)
面對廣大興漁船遭菲律賓掃射事件,從“最後通碟”、“經濟制裁”到“立院修法”再到菲律賓公開“向受害家屬道歉”,共歷經三個月,足見馬政府之軟弱。
最近,在中國大陸青島舉辦的“兩岸海洋戰略圓桌會議”上,台灣方面提出了“中華旗”的創意概念,主要目的係希望兩岸的政府都應該本於人民有免於威脅的需求,公開地、主動地將它當作是兩岸中華人民的船隻,積極地去協助維護漁民們的安全。
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其實是圍繞著一個核心概念:“以民為本”。廣大興漁船遭菲律賓“幾近屠殺式”的掃射,可以想見當時台灣漁民的恐懼與無助,政府無法給予最及時的安全協助,而事後雖然通過修正條文,明定漁船在受海盜或非法武力威脅的高風險海域作業,可僱用私人武裝保全人員,並附帶決議,在面向菲律賓、越南的200浬專屬經濟海域及南海,也應允許台灣漁船僱用私人武裝保全人員;看似立意良善,但其實透露出來的是政府背離了“以民為本”,推卸了對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責任及成本負擔。
相對而言,若兩岸政府能夠先擱置雙方政府對國家主權的爭議,回到“以民為本”的利益基礎上,共同推動具有“人民主權”的“旗幟”,齊心協力在高風險海域上共同維護漁民的“基本生存權”,不僅在經濟上能夠減輕漁民們的負擔,亦能彰顯兩岸政府共同維護漁業安全的決心。
要選擇人民旗幟還是接受私人武裝,孰優孰劣?相信自有公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