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講,把奧巴的軍事打擊計劃描述成是“有限的”具有誤導性。對於一個混亂、脆弱、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而言,即使是一個“量身定做”的攻擊也會產生意料之外的、破壞性的後果,對於這些後果,美國將難以深入控制。但是厭戰的美國民眾不再希望美國被捲入另一場長時間的戰爭中去。加劇敘利亞及其鄰國的不穩定性幾乎不能提升美國的“信譽”。
支持對敘利亞開戰的人總是辯稱,奧巴馬必須採取行動,否則伊朗領導人會認為美國在虛張聲勢,還會建立他們自己的核武器。這是可能出現的情形,但還不止如此。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會讓伊朗的強硬派相信:核武器是必不可少的威懾物。他們會認為如果奧巴馬決定不打敘利亞,也會因為伊朗製造炸彈而攻打伊朗。軍事打擊敘利亞的風險會無比的高,奧巴馬所承受的壓力也會更大,準確地說是因為他未能執行他為敘利亞所設置的“紅線”。
儘管鼓吹“信譽”論的人假裝視而不見,但預測哪一種是最有可能的後果是不可能的。鑒於這種不確定性,“信譽”論中“殺雞儆猴”看的邏輯是站不住腳的。
對信用的呼籲在美國外交政策上有很長的歷史了。譬如越南戰爭中,美國要一直升級戰爭並且不能退出,因為蘇聯和中國會勘測到美國的軟弱,由而在其它地區向美國發起挑戰(柏林、台灣)。這種觀點認為,必須讓薩達姆知道,對於運用武力拆除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假定伊拉克是有的),小布什可不是在虛張聲勢,美國不僅對伊拉克如此,對朝鮮及其它的“流氓國家”也是如此。
說到朝鮮,美國軍事打擊敘利亞會增加或者減少朝鮮實施無核化決議的可能麼?或者說服朝鮮相信核武器是非常重要的保險單?
“信譽”論正在影響對敘利亞問題的辯論。它的邏輯並不比過去更合理。但是,這種邏輯依舊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