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中美軍方27日至28日在美國五角大樓就公海的行為準則舉行商談,儘管這次商談是很久以前就安排了的,但兩國軍機日前在海南島附近空域摩擦事件必然影響商談的氛圍和方向。由於美國繼續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和中國驅離美偵察機的決心似乎同樣大,中美是否會重現2001年飛機相撞的危機,也就成了懸在中美關係之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
《環球時報》報道,亞太的新戰略形勢(中國越來越強大,美日等針對中國的同盟構建也越來越堅決)會影響中美對彼此具體摩擦的認識和定性。不難想見,如果今天中美軍機再在海南島附近空域相撞,它將很容易被看成是兩國戰略意志的較量。因為兩國都擔心一旦後退會導致全局性被動,它升級為兩國全面危機的幾率要比13年前高得多。
隨著中國繼續崛起,中美戰略互疑的嚴重性在增加,兩國的相互防範或將有增無減。如果兩國真的不想讓危機發生,那麼就要減少兩國軍機和艦艇在國際海空域針鋒相對的機會。
迄今的針鋒相對都發生在中國近海和大陸附近空域,美國認為這樣的局面天經地義,中國則因為核心安全利益受到威脅而拒絕接受。這種情況有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得到改變。
一是美國主動把對華偵察後撤到中國可以容忍的距離之外;二是中國加快發展遠距離偵察能力,盡早把軍事偵察推進到美國領土邊緣,實現中美相互抵近偵察的平衡。隨著中國海上軍事和偵察力量不斷獲技術突破,後一局面成為現實有了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當然,中國發展對美抵近偵察能力,有可能讓中美“只能是對手”的邏輯獲得更多理由,兩國的摩擦也可能層層加碼,結局令人擔憂。但是如果美拒絕在中國近海收斂偵察行動,中國將別無他擇,只能讓美國也盡早嘗到本土主要目標被抵近偵察的滋味。
中國有同美發展戰略互信的願望,美國似乎也有。兩國領導人見面很多,雙方建立了各種溝通機制,然而效果不佳。說到底,大國的互信構建就是如此艱難,語言溝通的作用時常有限,它更多要靠行為的相互揣摩,以及對共同利益的發現和鞏固。
中美淡化處理軍機空中摩擦的能力越來越弱,那麼阻止摩擦的發生就有了更關鍵的意義,這能夠為兩國形成更穩定的戰略關係贏得時間。畢竟,大國軍事對抗的代價越來越高,這樣的意願對所有大國來說都難以想象。
美國表示沒有遏制中國的計劃,中國表示無意將美國勢力趕出亞洲,這兩句話的真實性含量差不多。因為兩國都做不到相反的情況,但兩國為自身安全,又在追求截然不同的力量對比形勢。美國希望保持相對於中國的絕對力量優勢,中國希望盡可能縮小兩國實力的距離。中美的共識沒有塑造機制,只能艱難磨合。
然而,在紛亂的國際利益場上,隱約的公理還是存在的,那就是,美國搞到了中國的家門口,中國的各種行為有明顯自衛性質,中國完全可理直氣壯,以更強有力手段回擊美國對我權利侵害的霸權行為。對此,中國有決心,也更有正氣,美國則理不直、氣不壯,它對決心的展示有更多虛張聲勢的成分。
中國完全可以在近海的摩擦中對美強硬,並以“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決心,發展對美抵近偵察的能力。只要中國確實無意威脅美國的安全,可以肯定,中國就決不會因為自己的反制行動而成為製造中美戰略對抗的主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