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認為,情況並非如此簡單。此事無關釣魚島的所有權,而是關乎國家博弈問題。現在釣魚島處於一個零和博弈的狀態。日本實際管控,而中國也想管控——但釣魚島只能歸一個國家所有,所以在這場博弈中總會有一個輸家。而“國有化”釣魚島之前的情況則有一個獨有的特點,即中日雙方處於正和博弈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即便釣魚島在技術上還屬於爭端之中,但中日兩國的領導人對主權爭議的狀態還算是相對滿意的——即便不滿意,也是能夠忍受的。沒有一方會公開抱怨主權的問題(至少不像今天這般頻繁)。
文章稱,要想回到原來的情況可以說是極為不可能的。鑒於中國當前的東海政策,包括在去年十一月劃定防空識別區,可以看出對於北京而言,在釣魚島爭端上唯一可能的“勝利條件”就是日本和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另外,文章還認為,原本釣魚島爭端只是中日關係中的一個腳註而已,但現在卻成為一個核心話題——以至於對中日兩國與區域中其它國家的關係來說,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雙方的任何讓步都意味著具有極大影響的重大公關失敗。而今天讓衝突變得更難解決的是,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之間沒有中間地點,不是中國就是日本,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釣魚島。
馬凱碩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提出,日本可以將釣魚島爭端提交聯合國國際法庭進行仲裁,而這種形式也可以給中國一條退路。潘達文章稱,儘管這也不是一個很理想的辦法(因為在仲裁中總有一方會喪失顔面),但如果最後的仲裁結果能是某種正和博弈或者主權分成協議,讓中日雙方都能對釣魚島宣稱主權且進行資源開發,那麼這種辦法也相對“更接近於一個可靠的解決方式”。
文章最後稱,儘管在學術上有很多解決爭端的模式,但在現實的國際關係中,問題的解決總是不那麼優雅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有贏家和輸家。目前,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沒準備好用這種“成王敗寇”的方式來解決釣魚島爭端,這是雙方還都未能接受的處理手段。這也是文章的擔憂所在——釣魚島爭端將長期作為亞太地區的一個高危爆點,隨時可能引發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