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警惕的美國和日本會試圖阻止聯盟的成立。中國面臨著強大的美日同盟,而且不遠的將來美日同盟可能更加強大。中韓兩國的走近會讓美日特別警惕。何況對於韓國來說,比起與中國20年的外交關係,韓美60年的同盟關係可能意味著更多。從現在的形勢看,中國真的能削弱美韓同盟的基礎,甚至更進一步,以中韓同盟代之嗎?
其次,中國必須考慮朝鮮的反應。儘管中國政府已經將兩國關係描述成正常的國家間關係,但國際社會仍然認為北京和平壤之間有強勁的溝通,儘管可能沒有原來那麼有分量。不過,中朝是否是正式盟友不重要,兩者誰也不想放棄或嚴重危害這種用鮮血染成的獨特關係。22年前,中國決定與韓國的外交關係正常化時,朝鮮感覺被遺棄了。新成型的中韓同盟會把朝鮮推向日本或美國的懷抱嗎?從東京和平壤近期的解凍看,中國需要格外警惕。
第三,中韓結盟的基礎不確定。結盟最直接有效的基礎是有共同的威脅。就來自於日本的威脅而言,中韓之間有共同點,但就這一點,兩國也有不同的戰略目標。中國將日本視為在東亞長期的競爭對手,但韓國需要日本(和美國)實現其對中國的戰略對沖。
第四,結盟面臨的潛在兩難選擇。有結盟,就有一系列的責任與義務,還有不同的利益以及艱難的選擇。進一步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利益,作為大國的中國與作為中等強國的韓國的利益有許多不同之處。此外,兩國的政治與意識形態體系也不一樣。當結盟雙方對於共同威脅的嚴重性和顯著性有不同解讀時,結盟還能緊守就不僅是靠共同威脅或共同利益,還需要“軟”的元素,如共同的制度、標準、規則或是信仰。就這些“軟”的因素而言,中韓兩國還相距甚遠。從目前看,是否該有中韓同盟這場討論多少是務實主義與原則之間的選擇。
從目前的狀況看,中國應該歡迎一個更自恃的韓國。中國對韓國的外交政策應該讓韓國確信,與中國拉近距離可以使其獲益,而不是讓韓國感覺必須要接受中國開出的條件。 |